【壓縮機網】供給側改革和有關政策的進一步落實,都會為企業未來擁有更加可持續的盈利能力營造更為良好的政策環境,這也是現階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確保企業保有信心的必然之舉。
國家統計局10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4.7%,增速比1-8月份減緩1.5個百分點,9月份利潤增長4.1%。其中,通用設備制造業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0054.2億元,同比增長8.5%;主營收入29624.4億元,同比增長8.5%;利潤總額1901.5億元,同比增長8.5%。
一、前三季度工業利潤總體保持較快增長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1.6%,上半年增長17.2%,前三季度增長14.7%,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4%,同比提高0.29個百分點。
二、新增利潤主要來源于鋼鐵、建材、石油、化工行業
前三季度,鋼鐵行業利潤增長71.1%,建材行業增長44.9%,石油開采行業增長4倍,石油加工行業增長30.8%,化工行業增長24.5%。5個行業合計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72.4%。
三、企業成本降低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合計為92.6元,同比下降0.31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31元,同比下降0.29元。
四、資產負債率下降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7%,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降杠桿成效更為顯著。
從9月份當月情況看,主要受工業產銷增速放緩、價格漲幅回落、上年利潤基數偏高等因素影響,工業利潤增速比8月份減緩。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在解讀2018年1—9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時表示,企業成本降低、資產負債率下降等因素致使前三季度工業利潤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其中,新增利潤主要來源于鋼鐵、建材、石油、化工行業。
專家認為,企業利潤總額持續實現增長,且增速總體維持較快態勢,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的核心有著密切關系。特別是隨著國家層面一系列鼓勵企業去成本政策的落實,未來企業盈利持續改善的前景仍然光明,有助于提升各方抵御經濟下行壓力,促使經濟趨穩向好的信心。
企業成本和負債率雙下降引關注
每每談及工業企業利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表現往往更加吸睛,畢竟,其肩負著我國整體經濟形勢表現優劣的重擔,與宏觀經濟整體形勢的表現和前景更是密切相關。數據顯示,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294.3億元,同比增長23.3%;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5.9億元,增長4.8%;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5088.8億元,增長19.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352.8億元,增長5.7%;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591.5億元,增長9.3%。
不難發現,規上工業企業的表現向好奠定了工業企業利潤整體實現快增的基調。“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1.6%,上半年增長17.2%,前三季度增長14.7%,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4%,同比提高0.29個百分點。”何平在分析工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時表示,企業成本下降和資產負債下降是重要原因。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合計為92.6元,同比下降0.31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31元,同比下降0.29元。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7%,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降杠桿成效更為顯著。何平指出,從9月份當月情況看,主要受工業產銷增速放緩、價格漲幅回落、上年利潤基數偏高等因素影響,工業利潤增速比8月份減緩。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業企業利潤新增中,主要來源屬于鋼鐵、建材、石油、化工等傳統中上游行業。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鋼鐵行業利潤增長71.1%,建材行業增長44.9%,石油開采行業增長4倍,石油加工行業增長30.8%,化工行業增長24.5%。5個行業合計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72.4%。
有分析指出,傳統中上游行業利潤快增支撐工業利潤增長,意味著近期中上游相關周期類行業仍具備盈利支撐。預計隨著CPI和PPI剪刀差收窄,也將有利于盈利向下游傳導,屆時,工業企業利潤仍將維持快增態勢,繼而對整體經濟形勢形成利好。
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利好企業盈利能力
“數據的向好表現至少表明了過去一段時間內的經濟趨穩態勢日益明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但包括企業利潤增速平穩上漲、成本持續降低以及資產負債情況的持續好轉,都是短時期內受到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促進工業表現實現向好結果的正面因素,長遠來看,依靠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仍舊可對工業利潤乃至整體經濟形勢報以期待。
王晉斌認為,要實現這樣的轉向目標,必須依賴于當前一系列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發力。例如繼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真正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激發民間創新活力,以持續釋放新的經濟增長動能。
綜合前三季度宏觀經濟形勢的表現,官方也給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繼續顯現,新動能加快成長”的論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新產業實現增長較快。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8%和8.6%,分別快于規模以上工業5.4和2.2個百分點。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4個百分點。企業經營成本和杠桿率降低。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39元,同比減少0.35元。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雖然經濟指標呈現出向好趨勢,但一系列深層次問題是我們必須要加以面對的。”王晉斌說,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就是通過一系列減稅、降費等具體措施實現企業降成本。除了依靠具體的減稅、降費措施,類似于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比例、降低負債率、簡政放權改革等一系列舉措都可以為當前面對較大經濟下行壓力的企業,確保擁有合理的利潤空間。
在王晉斌看來,當前的政策正在試圖通過一系列努力和具體舉措,切實降低企業負債率,促使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盡量輕裝上陣。他指出,近年來,去杠桿始終是重要任務之一,不僅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更肩負維持和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任。其中,對于實體經濟企業降成本而言,必須確保實體經濟有錢可賺。“即解決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的銜接問題,又要確保一、二、三產業都有平均的收益率,現在,第二產業工業企業的利潤壓縮得很厲害,在勞工和技術成本上升的同時,利潤空間被擠壓得很小,甚至無利潤可賺。”
“因此,有必要通過進一步減稅、降低負債率等具體措施,確保企業保有應有利潤。”王晉斌說,供給側改革和有關政策的進一步落實,都會為企業未來擁有更加可持續的盈利能力營造更為良好的政策環境,這也是現階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確保企業保有信心的必然之舉。
國家統計局10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4.7%,增速比1-8月份減緩1.5個百分點,9月份利潤增長4.1%。其中,通用設備制造業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0054.2億元,同比增長8.5%;主營收入29624.4億元,同比增長8.5%;利潤總額1901.5億元,同比增長8.5%。
一、前三季度工業利潤總體保持較快增長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1.6%,上半年增長17.2%,前三季度增長14.7%,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4%,同比提高0.29個百分點。
二、新增利潤主要來源于鋼鐵、建材、石油、化工行業
前三季度,鋼鐵行業利潤增長71.1%,建材行業增長44.9%,石油開采行業增長4倍,石油加工行業增長30.8%,化工行業增長24.5%。5個行業合計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72.4%。
三、企業成本降低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合計為92.6元,同比下降0.31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31元,同比下降0.29元。
四、資產負債率下降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7%,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降杠桿成效更為顯著。
從9月份當月情況看,主要受工業產銷增速放緩、價格漲幅回落、上年利潤基數偏高等因素影響,工業利潤增速比8月份減緩。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在解讀2018年1—9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時表示,企業成本降低、資產負債率下降等因素致使前三季度工業利潤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其中,新增利潤主要來源于鋼鐵、建材、石油、化工行業。
專家認為,企業利潤總額持續實現增長,且增速總體維持較快態勢,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的核心有著密切關系。特別是隨著國家層面一系列鼓勵企業去成本政策的落實,未來企業盈利持續改善的前景仍然光明,有助于提升各方抵御經濟下行壓力,促使經濟趨穩向好的信心。
企業成本和負債率雙下降引關注
每每談及工業企業利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表現往往更加吸睛,畢竟,其肩負著我國整體經濟形勢表現優劣的重擔,與宏觀經濟整體形勢的表現和前景更是密切相關。數據顯示,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294.3億元,同比增長23.3%;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5.9億元,增長4.8%;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5088.8億元,增長19.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352.8億元,增長5.7%;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591.5億元,增長9.3%。
不難發現,規上工業企業的表現向好奠定了工業企業利潤整體實現快增的基調。“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1.6%,上半年增長17.2%,前三季度增長14.7%,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4%,同比提高0.29個百分點。”何平在分析工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時表示,企業成本下降和資產負債下降是重要原因。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合計為92.6元,同比下降0.31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31元,同比下降0.29元。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7%,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降杠桿成效更為顯著。何平指出,從9月份當月情況看,主要受工業產銷增速放緩、價格漲幅回落、上年利潤基數偏高等因素影響,工業利潤增速比8月份減緩。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業企業利潤新增中,主要來源屬于鋼鐵、建材、石油、化工等傳統中上游行業。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鋼鐵行業利潤增長71.1%,建材行業增長44.9%,石油開采行業增長4倍,石油加工行業增長30.8%,化工行業增長24.5%。5個行業合計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72.4%。
有分析指出,傳統中上游行業利潤快增支撐工業利潤增長,意味著近期中上游相關周期類行業仍具備盈利支撐。預計隨著CPI和PPI剪刀差收窄,也將有利于盈利向下游傳導,屆時,工業企業利潤仍將維持快增態勢,繼而對整體經濟形勢形成利好。
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利好企業盈利能力
“數據的向好表現至少表明了過去一段時間內的經濟趨穩態勢日益明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但包括企業利潤增速平穩上漲、成本持續降低以及資產負債情況的持續好轉,都是短時期內受到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促進工業表現實現向好結果的正面因素,長遠來看,依靠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仍舊可對工業利潤乃至整體經濟形勢報以期待。
王晉斌認為,要實現這樣的轉向目標,必須依賴于當前一系列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發力。例如繼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真正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激發民間創新活力,以持續釋放新的經濟增長動能。
綜合前三季度宏觀經濟形勢的表現,官方也給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繼續顯現,新動能加快成長”的論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新產業實現增長較快。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8%和8.6%,分別快于規模以上工業5.4和2.2個百分點。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4個百分點。企業經營成本和杠桿率降低。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39元,同比減少0.35元。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雖然經濟指標呈現出向好趨勢,但一系列深層次問題是我們必須要加以面對的。”王晉斌說,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就是通過一系列減稅、降費等具體措施實現企業降成本。除了依靠具體的減稅、降費措施,類似于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比例、降低負債率、簡政放權改革等一系列舉措都可以為當前面對較大經濟下行壓力的企業,確保擁有合理的利潤空間。
在王晉斌看來,當前的政策正在試圖通過一系列努力和具體舉措,切實降低企業負債率,促使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盡量輕裝上陣。他指出,近年來,去杠桿始終是重要任務之一,不僅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更肩負維持和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任。其中,對于實體經濟企業降成本而言,必須確保實體經濟有錢可賺。“即解決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的銜接問題,又要確保一、二、三產業都有平均的收益率,現在,第二產業工業企業的利潤壓縮得很厲害,在勞工和技術成本上升的同時,利潤空間被擠壓得很小,甚至無利潤可賺。”
“因此,有必要通過進一步減稅、降低負債率等具體措施,確保企業保有應有利潤。”王晉斌說,供給側改革和有關政策的進一步落實,都會為企業未來擁有更加可持續的盈利能力營造更為良好的政策環境,這也是現階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確保企業保有信心的必然之舉。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