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了《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以下簡稱《指南》)。現就《指南》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問題1: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綠色化是實現工業化的重要標志,工業綠色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大勢所趨、潮流所向,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是建設制造強國的內在要求。
一是綠色制造順應當前國際發展大趨勢。當前資源和環境問題對實現q*可持續發展的約束日益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都積極追求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綠色”逐漸成為世界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尤其是去年以來,隨著《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巴黎協定》等重要國際協議的達成,q*綠色發展大趨勢已經成為發展潮流。
二是綠色制造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工業發展一直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十八大報告s*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的發布,s*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專題部署,強調把綠色發展轉化成為新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是我國制造業實現“綠色化”發展的關鍵舉措。
三是綠色制造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是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主戰場。從q*看,我國制造業總體上處于產業鏈中低端,產品附加值較低,相比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產品資源能源消耗高,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突出,綠色化水平有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快綠色發展,以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傳統發展模式,構筑綠色制造體系,提升綠色國際競爭力。
問題2:《指南》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是如何設定的?
推行綠色制造,就是要通過開展技術創新和系統優化,將綠色設計、綠色技術和工藝、綠色生產、綠色管理、綠色供應鏈、綠色循環利用等理念貫穿于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實現全產業鏈的環境影響z*小、資源能源利用效率z*高,獲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優化,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的總體思路中貫徹了這些理念,其中,綠色發展是綠色制造的核心理念,綠色制造的目標就是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制造業體系。《指南》提出了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的具體目標:到2020年,工業綠色發展整體水平顯著提升,與2015年相比,傳統制造業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部分重化工業資源消耗和排放達到峰值。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別下降22%、23%,節能環保產業大幅增長,初步形成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國民經濟新支柱,創建百家綠色工業園區、千家綠色示范工廠,推廣萬種綠色產品,初步建成較為完善的綠色制造體系,市場化推進機制基本形成等。
問題3:《指南》包含了哪些主要內容?
《指南》圍繞“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示范推廣”、“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示范應用”、“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范應用”、“綠色制造體系構建試點”等提出了具體的工作部署,并根據行業現狀調研和現有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普及后的效果預測,確定了各項工作的具體目標。
(一)關于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示范推廣
一是實施生產過程清潔化改造。工業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來源,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粉塵分別占全國總排放的90%、70%和85%,持久性有機物(POPs)、重金屬污染物等非常規污染物90%以上排放來自工業領域,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實施生產過程清潔化改造要把工業綠色發展與國務院“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等工作有機銜接,推進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實施水污染防治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建設一批清潔化改造示范項目,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加強有毒有害污染控制,開展重點工業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削減專項行動,支持一批汞、鉛、高毒農藥等高風險污染物削減項目。
二是實施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十二五”以來,工業能源消耗總量逐年增加,有色金屬、建材、化工和造紙等重點用能行業仍呈快速增長態勢,重點用能企業能源消費增速依然很快,高能效機電產品設備市場占有率還較低,能源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對于流程工業系統改造,通過建設完善企業能源管控中心,深入推進流程工業系統節能改造,在鋼鐵、有色、鐵合金、石化、化工、水泥、造紙等行業重點推廣原料優化、能源梯級利用、可循環、流程再造等系統優化工藝技術。到2020年,一批重點工業產品綜合能耗顯著下降。對于高耗能通用設備改造,重點實施高耗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力爭使在用的工業鍋爐窯爐、電機系統、變壓器等通用設備運行能效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標準。到2020年,鍋爐、電機、內燃機系統平均運行效率提高5個百分點,高效配電變壓器在網運行比例提高20%。對于余熱余壓高效回收,普及中低品位余熱余壓發電、制冷、供熱及循環利用,推進工業余熱用于城鎮供暖制冷等,促進產城融合。推廣可再生能源在工業企業和園區的應用,鼓勵建設分布式能源和微電網。到2020年,中低品位余熱余壓利用率達到80%。
三是實施水資源利用高效化改造。水資源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部分缺水地區。然而用水浪費的現象較為普遍,工業用水效率總體水平較低,地區間、行業間、企業間差距較大。加強工業節水不僅可以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還可以減少廢水排放,改善水環境質量。
實施水資源利用高效化改造將圍繞化工、鋼鐵、造紙、印染、食品藥品等高耗水行業,采用水系統平衡優化整體解決方案等節水技術,分行業明確了一批先進適用工業節水技術,如化工行業的含硫廢水汽提凈化回用技術、鋼鐵行業的管網智能檢測漏及更新技術、造紙行業的多段逆流洗滌封閉篩選技術、印染行業的數碼噴墨印花技術等。大力推進工業企業水效對標達標活動,積極開展節水技術改造。同時,加快推廣應用非常規水資源,支持工業企業采用電吸附、膜處理、海水淡化等技術,加強對城市中水、礦井水、高濃鹽水、海水等的利用開發。到2020年,實現年節水量20億立方米以上。
四是實施基礎制造工藝綠色化改造。基礎制造工藝是指機械加工生產過程中量大面廣、通用性強的鑄造、鍛壓、熱處理、焊接、表面工程和切削加工及特種加工工藝等,是汽車、造船、機械等支柱產業的基礎。目前,國內基礎工藝綠色化水平與制造業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能源和材料消耗大,尺寸精度低,潤滑劑、切削液污染嚴重,廢棄物排放量大等。
實施基礎制造工藝綠色化改造,通過鑄鍛焊切削制造工藝改造專項和熱處理清潔化專項,減少鑄造、鍛壓、焊接、表面處理、切削等基礎加工工藝的能源、水、原料、材料等使用和污染物的排放,推動傳統基礎制造工藝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建設一批基礎制造工藝綠色化示范工程。到2020年,傳統機械制造節能15%以上,節約原輔材料20%以上,減少廢棄物排放20%以上。
(二)關于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示范應用
工業領域在生產活動中產生大量對環境和安全影響較大的固體廢物,推動資源綜合利用是實現節能減排、綠色制造的有效途徑,特別是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積極推進循環利用,通過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梯次使用實現綠色發展,是確保我國工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支撐。“十三五”期間,圍繞工業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重點推進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強化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根據工業固廢產生行業、區域的特點和固廢物化性質的不同,加強冶金渣、冶煉塵泥、尾礦、化工廢渣、煤電固廢等難利用固廢的高值化利用與整體化發展;根據廢有色金屬、廢棄電子產品、廢舊輪胎等不同再生資源的利用價值特點,以龍頭企業做為研發和利用的主陣地,推動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和技術裝備升級改造,充分發掘再生資源潛在效益,進一步優化各類廢棄產品拆解、分選回收和配送等環節,提高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率和利用價值。加強大宗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的集約化發展,在“十二五”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試點和城市礦產基地的發展基礎上,繼續擴大基地范圍,開展水泥窯協調處置試點示范,實施工業固廢的規模化消納,開發多種適合當地的綜合利用產品。
二是推進產業綠色協同鏈接。充分利用不同行業的生產運行特性,拓寬思路領域和應用范圍,在工業、農業和生活不同領域中構建生態鏈接,將工業、農業和生活發展進行有效結合,促進已有的耦合發展模式,探索開發新的跨行業合作循環發展模式。在區域協同發展方面,結合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資源屬性和環境特點,探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區域協同發展新模式。通過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協同利用示范基地和示范項目,帶動其他具有相似資源特點的地區和產業發展,促進區域間的協同發展。
三是培育再制造產業。實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和在役再制造,面向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盾構機等大型成套設備及復印機、醫療設備、模具等,推廣高效無損拆解、綠色清洗、毛坯快速智能檢測、納米復合成形、等離子噴涂、三維體積損傷零部件成形等技術。面向服役期內透平壓縮機、數控機床等裝備,推廣基于工業互聯網的設備全生命周期健康監測診斷系統和在線校準,早期故障智能診斷與預警及故障自愈化,在役設備個性化再設計和改造升級等技術。到2020年,再制造技術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再制造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
(三)關于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范應用
一是突破節能關鍵技術裝備。圍繞制約節能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和裝備,通過示范試點的方式,探索節能產品培育和發展的新模式,在節煤、節電、余能回收利用、高效儲能、智能控制等領域加大研發和示范力度,培育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突破40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節能技術裝備。力爭到2020年,節能產業產值達到1.7萬億元。
二是提升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從鼓勵先進、規范行業、淘汰落后三個角度著力推進環保技術裝備產業發展。一是組織實施先進環保技術裝備應用示范工程,引導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升級;二是制定實施(大氣治理行業)環保裝備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發布一批規范企業名單,規范行業發展;三是發布一批落后環保技術裝備負面清單,提高企業進入環保技術裝備行業的門檻。
三是開發資源綜合利用適用技術裝備。圍繞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國際領先的技術裝備,開發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適合推廣及產業化的成套裝備。依托骨干企業、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培育一批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創新中心,提升工業資源技術裝備水平,推進產業化應用。
(四)關于綠色制造體系構建試點
以企業為主體,圍繞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編制印發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一是建立健全綠色標準。在產業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生產制造過程的連續性、相關性特征不斷增強,制造業綠色發展模式朝著系統性、綜合性方向發展,需要建立相應的綜合性標準體系。下一步,將會同國家標準委印發《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推進對綠色制造標準的引導和管理,加強標準制定的組織機制建設,強化標準宣貫和應用服務,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估。
二是開發綠色產品。研究表明,80%的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取決于產品設計階段。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現有技術條件、原材料保障等因素,優化解決各個環節資源環境問題,可以z*大限度實現資源節約,從源頭減少環境污染。目前,政府引導和市場推動相結合的工業產品綠色設計推進機制和綠色產品評價標準體系已初步建立,11項綠色設計產品名單已經評價發布,4項綠色產品國家標準、13項團體標準已經發布。下一步,將加快綠色產品標準制定,強化標準實施。深入推進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創建試點工作,指導試點企業完成創建任務。積極推進綠色產品第三方評價,建立各方協作機制,發布綠色產品目錄,引導綠色生產,促進綠色消費,推動國際合作。計劃到2020年,開發10000家綠色產品。
三是創建綠色工廠。作為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的關鍵一環,是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的重點任務,綠色工廠創建以標準為基礎,以試點示范為手段,制定綠色工廠創建指南和通則。按行業選擇一批基礎好的企業率先開展試點,再擇優選取示范企業樹立標桿,以此帶動更多企業創建綠色工廠,共同支撐推進綠色制造工程。到2020年,創建1000家綠色示范工廠。
四是建設綠色工業園區。綠色工業園區創建是優化產業布局,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代表性強的工業園區,結合各地區產業結構特點和實際,推進綠色工業園區創建示范,同時,進一步深化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推行園區綜合能源資源一體化解決方案,深化園區循環化改造,實現園區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全面提升園區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創建100家綠色示范園區。
五是打造綠色供應鏈。以汽車、電子電器、通信、大型成套設備等行業龍頭企業為重點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試點示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供應鏈管理,逐步推動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實質性應用。
六是建設綠色制造服務平臺。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調動服務機構、制造企業等多方積極參與,共同建設綠色制造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建立基礎數據庫、評價機制、專利池、創新中心、產業聯盟等,促進綠色制造相關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構建“政產學研金介用”一體化綠色制造協作模式,提供綠色制造整體解決方案,降低企業綠色化改造成本,促進綠色制造綜合服務行業發展,形成促進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應用的市場化長效機制。
問題4:《指南》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有哪些具體措施?
《指南》從六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從國家部委協調合作、專家評估和地方政府落實三個層面推動工程實施。二是加大財稅支持,提出通過現有財政渠道、各級專項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等支持工程實施。三是拓寬融資渠道,強調發揮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產業基金、上市融資、專項建設資金、融資租賃、股權投資基金等多渠道融資作用。四是強化監督管理,要求從政策環境、市場機制、企業社會責任、社會監督多個方面推動綠色制造工程的實施。五是加強國際合作,著眼于利用境外市場、技術和資金資源推動綠色制造工程的實施。六是傳播綠色理念,強調從提升全社會綠色意識、參與度和積極性,營造綠色發展良好氛圍的角度推動綠色制造工程的實施。
《指南》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大對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提升的支持力度,同時打破地區與行業之間界限,創新工作方式,創建市場化機制,通過現有的各類技術和有效手段,完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環境治理、合同節水管理等新模式,拓寬金融融資渠道,實現協同推進綠色制造。
【壓縮機網】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了《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以下簡稱《指南》)。現就《指南》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問題1: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綠色化是實現工業化的重要標志,工業綠色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大勢所趨、潮流所向,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是建設制造強國的內在要求。
一是綠色制造順應當前國際發展大趨勢。當前資源和環境問題對實現q*可持續發展的約束日益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都積極追求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綠色”逐漸成為世界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尤其是去年以來,隨著《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巴黎協定》等重要國際協議的達成,q*綠色發展大趨勢已經成為發展潮流。
二是綠色制造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工業發展一直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十八大報告s*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的發布,s*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專題部署,強調把綠色發展轉化成為新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是我國制造業實現“綠色化”發展的關鍵舉措。
三是綠色制造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是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主戰場。從q*看,我國制造業總體上處于產業鏈中低端,產品附加值較低,相比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產品資源能源消耗高,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突出,綠色化水平有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快綠色發展,以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傳統發展模式,構筑綠色制造體系,提升綠色國際競爭力。
問題2:《指南》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是如何設定的?
推行綠色制造,就是要通過開展技術創新和系統優化,將綠色設計、綠色技術和工藝、綠色生產、綠色管理、綠色供應鏈、綠色循環利用等理念貫穿于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實現全產業鏈的環境影響z*小、資源能源利用效率z*高,獲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優化,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的總體思路中貫徹了這些理念,其中,綠色發展是綠色制造的核心理念,綠色制造的目標就是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制造業體系。《指南》提出了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的具體目標:到2020年,工業綠色發展整體水平顯著提升,與2015年相比,傳統制造業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部分重化工業資源消耗和排放達到峰值。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別下降22%、23%,節能環保產業大幅增長,初步形成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國民經濟新支柱,創建百家綠色工業園區、千家綠色示范工廠,推廣萬種綠色產品,初步建成較為完善的綠色制造體系,市場化推進機制基本形成等。
問題3:《指南》包含了哪些主要內容?
《指南》圍繞“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示范推廣”、“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示范應用”、“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范應用”、“綠色制造體系構建試點”等提出了具體的工作部署,并根據行業現狀調研和現有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普及后的效果預測,確定了各項工作的具體目標。
(一)關于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示范推廣
一是實施生產過程清潔化改造。工業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來源,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粉塵分別占全國總排放的90%、70%和85%,持久性有機物(POPs)、重金屬污染物等非常規污染物90%以上排放來自工業領域,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實施生產過程清潔化改造要把工業綠色發展與國務院“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等工作有機銜接,推進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實施水污染防治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建設一批清潔化改造示范項目,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加強有毒有害污染控制,開展重點工業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削減專項行動,支持一批汞、鉛、高毒農藥等高風險污染物削減項目。
二是實施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十二五”以來,工業能源消耗總量逐年增加,有色金屬、建材、化工和造紙等重點用能行業仍呈快速增長態勢,重點用能企業能源消費增速依然很快,高能效機電產品設備市場占有率還較低,能源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對于流程工業系統改造,通過建設完善企業能源管控中心,深入推進流程工業系統節能改造,在鋼鐵、有色、鐵合金、石化、化工、水泥、造紙等行業重點推廣原料優化、能源梯級利用、可循環、流程再造等系統優化工藝技術。到2020年,一批重點工業產品綜合能耗顯著下降。對于高耗能通用設備改造,重點實施高耗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力爭使在用的工業鍋爐窯爐、電機系統、變壓器等通用設備運行能效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標準。到2020年,鍋爐、電機、內燃機系統平均運行效率提高5個百分點,高效配電變壓器在網運行比例提高20%。對于余熱余壓高效回收,普及中低品位余熱余壓發電、制冷、供熱及循環利用,推進工業余熱用于城鎮供暖制冷等,促進產城融合。推廣可再生能源在工業企業和園區的應用,鼓勵建設分布式能源和微電網。到2020年,中低品位余熱余壓利用率達到80%。
三是實施水資源利用高效化改造。水資源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部分缺水地區。然而用水浪費的現象較為普遍,工業用水效率總體水平較低,地區間、行業間、企業間差距較大。加強工業節水不僅可以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還可以減少廢水排放,改善水環境質量。
實施水資源利用高效化改造將圍繞化工、鋼鐵、造紙、印染、食品藥品等高耗水行業,采用水系統平衡優化整體解決方案等節水技術,分行業明確了一批先進適用工業節水技術,如化工行業的含硫廢水汽提凈化回用技術、鋼鐵行業的管網智能檢測漏及更新技術、造紙行業的多段逆流洗滌封閉篩選技術、印染行業的數碼噴墨印花技術等。大力推進工業企業水效對標達標活動,積極開展節水技術改造。同時,加快推廣應用非常規水資源,支持工業企業采用電吸附、膜處理、海水淡化等技術,加強對城市中水、礦井水、高濃鹽水、海水等的利用開發。到2020年,實現年節水量20億立方米以上。
四是實施基礎制造工藝綠色化改造。基礎制造工藝是指機械加工生產過程中量大面廣、通用性強的鑄造、鍛壓、熱處理、焊接、表面工程和切削加工及特種加工工藝等,是汽車、造船、機械等支柱產業的基礎。目前,國內基礎工藝綠色化水平與制造業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能源和材料消耗大,尺寸精度低,潤滑劑、切削液污染嚴重,廢棄物排放量大等。
實施基礎制造工藝綠色化改造,通過鑄鍛焊切削制造工藝改造專項和熱處理清潔化專項,減少鑄造、鍛壓、焊接、表面處理、切削等基礎加工工藝的能源、水、原料、材料等使用和污染物的排放,推動傳統基礎制造工藝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建設一批基礎制造工藝綠色化示范工程。到2020年,傳統機械制造節能15%以上,節約原輔材料20%以上,減少廢棄物排放20%以上。
(二)關于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示范應用
工業領域在生產活動中產生大量對環境和安全影響較大的固體廢物,推動資源綜合利用是實現節能減排、綠色制造的有效途徑,特別是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積極推進循環利用,通過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梯次使用實現綠色發展,是確保我國工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支撐。“十三五”期間,圍繞工業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重點推進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強化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根據工業固廢產生行業、區域的特點和固廢物化性質的不同,加強冶金渣、冶煉塵泥、尾礦、化工廢渣、煤電固廢等難利用固廢的高值化利用與整體化發展;根據廢有色金屬、廢棄電子產品、廢舊輪胎等不同再生資源的利用價值特點,以龍頭企業做為研發和利用的主陣地,推動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和技術裝備升級改造,充分發掘再生資源潛在效益,進一步優化各類廢棄產品拆解、分選回收和配送等環節,提高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率和利用價值。加強大宗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的集約化發展,在“十二五”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試點和城市礦產基地的發展基礎上,繼續擴大基地范圍,開展水泥窯協調處置試點示范,實施工業固廢的規模化消納,開發多種適合當地的綜合利用產品。
二是推進產業綠色協同鏈接。充分利用不同行業的生產運行特性,拓寬思路領域和應用范圍,在工業、農業和生活不同領域中構建生態鏈接,將工業、農業和生活發展進行有效結合,促進已有的耦合發展模式,探索開發新的跨行業合作循環發展模式。在區域協同發展方面,結合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資源屬性和環境特點,探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區域協同發展新模式。通過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協同利用示范基地和示范項目,帶動其他具有相似資源特點的地區和產業發展,促進區域間的協同發展。
三是培育再制造產業。實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和在役再制造,面向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盾構機等大型成套設備及復印機、醫療設備、模具等,推廣高效無損拆解、綠色清洗、毛坯快速智能檢測、納米復合成形、等離子噴涂、三維體積損傷零部件成形等技術。面向服役期內透平壓縮機、數控機床等裝備,推廣基于工業互聯網的設備全生命周期健康監測診斷系統和在線校準,早期故障智能診斷與預警及故障自愈化,在役設備個性化再設計和改造升級等技術。到2020年,再制造技術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再制造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
(三)關于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范應用
一是突破節能關鍵技術裝備。圍繞制約節能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和裝備,通過示范試點的方式,探索節能產品培育和發展的新模式,在節煤、節電、余能回收利用、高效儲能、智能控制等領域加大研發和示范力度,培育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突破40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節能技術裝備。力爭到2020年,節能產業產值達到1.7萬億元。
二是提升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從鼓勵先進、規范行業、淘汰落后三個角度著力推進環保技術裝備產業發展。一是組織實施先進環保技術裝備應用示范工程,引導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升級;二是制定實施(大氣治理行業)環保裝備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發布一批規范企業名單,規范行業發展;三是發布一批落后環保技術裝備負面清單,提高企業進入環保技術裝備行業的門檻。
三是開發資源綜合利用適用技術裝備。圍繞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國際領先的技術裝備,開發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適合推廣及產業化的成套裝備。依托骨干企業、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培育一批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創新中心,提升工業資源技術裝備水平,推進產業化應用。
(四)關于綠色制造體系構建試點
以企業為主體,圍繞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編制印發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一是建立健全綠色標準。在產業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生產制造過程的連續性、相關性特征不斷增強,制造業綠色發展模式朝著系統性、綜合性方向發展,需要建立相應的綜合性標準體系。下一步,將會同國家標準委印發《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推進對綠色制造標準的引導和管理,加強標準制定的組織機制建設,強化標準宣貫和應用服務,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估。
二是開發綠色產品。研究表明,80%的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取決于產品設計階段。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現有技術條件、原材料保障等因素,優化解決各個環節資源環境問題,可以z*大限度實現資源節約,從源頭減少環境污染。目前,政府引導和市場推動相結合的工業產品綠色設計推進機制和綠色產品評價標準體系已初步建立,11項綠色設計產品名單已經評價發布,4項綠色產品國家標準、13項團體標準已經發布。下一步,將加快綠色產品標準制定,強化標準實施。深入推進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創建試點工作,指導試點企業完成創建任務。積極推進綠色產品第三方評價,建立各方協作機制,發布綠色產品目錄,引導綠色生產,促進綠色消費,推動國際合作。計劃到2020年,開發10000家綠色產品。
三是創建綠色工廠。作為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的關鍵一環,是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的重點任務,綠色工廠創建以標準為基礎,以試點示范為手段,制定綠色工廠創建指南和通則。按行業選擇一批基礎好的企業率先開展試點,再擇優選取示范企業樹立標桿,以此帶動更多企業創建綠色工廠,共同支撐推進綠色制造工程。到2020年,創建1000家綠色示范工廠。
四是建設綠色工業園區。綠色工業園區創建是優化產業布局,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代表性強的工業園區,結合各地區產業結構特點和實際,推進綠色工業園區創建示范,同時,進一步深化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推行園區綜合能源資源一體化解決方案,深化園區循環化改造,實現園區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全面提升園區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創建100家綠色示范園區。
五是打造綠色供應鏈。以汽車、電子電器、通信、大型成套設備等行業龍頭企業為重點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試點示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供應鏈管理,逐步推動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實質性應用。
六是建設綠色制造服務平臺。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調動服務機構、制造企業等多方積極參與,共同建設綠色制造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建立基礎數據庫、評價機制、專利池、創新中心、產業聯盟等,促進綠色制造相關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構建“政產學研金介用”一體化綠色制造協作模式,提供綠色制造整體解決方案,降低企業綠色化改造成本,促進綠色制造綜合服務行業發展,形成促進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應用的市場化長效機制。
問題4:《指南》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有哪些具體措施?
《指南》從六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從國家部委協調合作、專家評估和地方政府落實三個層面推動工程實施。二是加大財稅支持,提出通過現有財政渠道、各級專項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等支持工程實施。三是拓寬融資渠道,強調發揮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產業基金、上市融資、專項建設資金、融資租賃、股權投資基金等多渠道融資作用。四是強化監督管理,要求從政策環境、市場機制、企業社會責任、社會監督多個方面推動綠色制造工程的實施。五是加強國際合作,著眼于利用境外市場、技術和資金資源推動綠色制造工程的實施。六是傳播綠色理念,強調從提升全社會綠色意識、參與度和積極性,營造綠色發展良好氛圍的角度推動綠色制造工程的實施。
《指南》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大對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提升的支持力度,同時打破地區與行業之間界限,創新工作方式,創建市場化機制,通過現有的各類技術和有效手段,完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環境治理、合同節水管理等新模式,拓寬金融融資渠道,實現協同推進綠色制造。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