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國務院日前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要重點突破頁巖氣和煤層氣開發,到2020年,頁巖氣產量力爭超過300億立方米。
據預測,2020年前,中國頁巖氣需打井4萬口左右,行業總投資約8000億元。其中,設備投入約占總投資的25%,約2000億元,年均需求近220億元。未來幾年,中國頁巖氣設備需求年均增速在50%左右。
市場對于頁巖氣開發的良好預期,令四川、重慶、山東等頁巖氣資源豐富以及擁有能源裝備制造業根基的省市紛紛布局,謀劃建立規模龐大的頁巖氣裝備制造基地。
但專家提醒,國內頁巖氣開發處在起步階段,還面臨許多問題。頁巖氣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受到很多制約,也潛藏著很多風險,企業不可貿然進入。
川渝魯角逐
作為國內頁巖氣開發的主戰場,川渝兩地是z*早發力頁巖氣裝備制造的省市,成為相鄰z*近的競爭對手。
不久前,成都市新都區政府與深圳赤灣石油基地股份公司正式簽約,投資36億元在新都工業東區投資建設成都國際油氣基地項目。這個占地約1000畝的國際油氣基地中,頁巖氣裝備制造業是核心。
據新都區投資促進局局長許玉川介紹,項目整體竣工成熟運營后,預計產值不低于60億元。東區現已匯集了哈里伯頓、斯倫貝謝、昆侖石油、威德福、貝克休斯、吉艾科技等國內外30多家能源裝備研發制造及服務企業,而這些企業都將目光聚焦于新興的頁巖氣開發市場,發展目標鎖定在建立西南z*大的油氣裝備基地。
事實上,成都市新都區并不是四川省規劃的唯——個頁巖氣裝備制造基地,地處川南、頁巖氣資源豐富的宜賓市也準備大力發展以頁巖氣為主線的裝備產業鏈。
據了解,在四川大力布局頁巖氣裝備制造業的同時,與四川相鄰的重慶也已經發力多時。
早在2013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就與祎達集團、百勤控股公司、國投重慶頁巖氣開發利用公司等5家企業簽訂了投資協議,投資60億元建設頁巖氣裝備制造項目;同時還與美國福布斯能源集團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在頁巖氣開發技術、關鍵裝備制造以及融資、市場開發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頁巖氣研究所所長程禮軍表示,重慶的頁巖氣探明儲量占全國的10%,僅次于四川和新疆,“重慶已經出臺促進頁巖氣裝備制造的相關政策,打造頁巖氣裝備產業集群,實現配套裝備本地化生產”。
在川渝角逐的同時,千里之外的山東省也加入了戰局。其在頁巖氣裝備制造領域的雄心甚至超越了川渝兩地。
依托全國z*大的勝利油田,山東石油裝備制造有著傳統優勢。山東省經信委裝備產業處處長李英峰表示,“山東石油裝備擁有規模以上的企業160多家,在石油裝備領域的收入占到全國的40%,這是山東發力頁巖氣裝備業的底氣所在。”
按照山東省政府2013年5月底發布的《關于加快頁巖氣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意見》,具備產業發展基礎的東營、青島、煙臺、濰坊、德州將被打造成為五大頁巖氣裝備制造基地,重點發展勘探設備、鉆完井裝備和測錄井裝備等。
“山東將整合資源,打造全國z*大的頁巖氣裝備制造基地。”李英峰透露,2015年山東頁巖氣裝備制造業收入將達到200億元,2020年將達到500億元。
潛在風險猶在
毋庸諱言,各地政府發展頁巖氣裝備制造的熱情,直接帶動了國內設備制造企業參與的熱情。無論是知名央企、地方國企,還是上市公司、民營企業都紛紛參與其中。
對此,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表示,“現在頁巖氣的概念很熱,但國內頁巖氣開發還處在起步階段,還面臨許多問題。頁巖氣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還受到很多制約,也潛藏著很多風險。”
盡管我國已探明的頁巖氣儲量世界第一,但由于地質條件復雜,開采難度大,開發成本也很高。據了解,從2011年至今,國土資源部前兩輪招標區塊中,還沒有一個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開發的突破。
此前國家制定的頁巖氣開發“十二五”規劃提出,力爭2020年產量達到600億-1000億立方米,現在這一目標已被降低至300億立方米。而從2014年上半年僅僅6.8億立方米的產量水平來看,即使要在2020年實現300億立方米的規劃目標難度也不小。對此,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這需要更新的推進方式,需要有新的商業模式。
為此,《計劃》提出,要加強頁巖氣地質調查研究,加快“工廠化”、“成套化”技術研發和應用,探索形成先進適用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培育自主創新和裝備制造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頁巖氣開發模式上,四川長寧-威遠、重慶涪陵、云南昭通等頁巖氣國家級示范區走在了國內z*前沿。業內人士指出,鉆井成本高和周期長是中國頁巖氣開發的瓶頸,今年開始“工廠化”模式在川渝地區大規模應用,為突破瓶頸做出了探索。
“頁巖氣的產業化發展,裝備和技術的國產化是關鍵。”任浩寧表示,目前國內頁巖氣裝備制造的水平與美國、加拿大等頁巖氣開發較為成功的國家相比,“僅僅算得上‘幼稚園’級別”,對于企業而言,貿然進入這一市場將面臨許多風險。
在任浩寧看來,在頁巖氣漫長的產業化過程中,許多企業在裝備制造業領域的投入都有可能難以得到回報,“僅憑地方政府以組建產業基地的方式推動肯定是不夠的。”
【壓縮機網】國務院日前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要重點突破頁巖氣和煤層氣開發,到2020年,頁巖氣產量力爭超過300億立方米。
據預測,2020年前,中國頁巖氣需打井4萬口左右,行業總投資約8000億元。其中,設備投入約占總投資的25%,約2000億元,年均需求近220億元。未來幾年,中國頁巖氣設備需求年均增速在50%左右。
市場對于頁巖氣開發的良好預期,令四川、重慶、山東等頁巖氣資源豐富以及擁有能源裝備制造業根基的省市紛紛布局,謀劃建立規模龐大的頁巖氣裝備制造基地。
但專家提醒,國內頁巖氣開發處在起步階段,還面臨許多問題。頁巖氣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受到很多制約,也潛藏著很多風險,企業不可貿然進入。
川渝魯角逐
作為國內頁巖氣開發的主戰場,川渝兩地是z*早發力頁巖氣裝備制造的省市,成為相鄰z*近的競爭對手。
不久前,成都市新都區政府與深圳赤灣石油基地股份公司正式簽約,投資36億元在新都工業東區投資建設成都國際油氣基地項目。這個占地約1000畝的國際油氣基地中,頁巖氣裝備制造業是核心。
據新都區投資促進局局長許玉川介紹,項目整體竣工成熟運營后,預計產值不低于60億元。東區現已匯集了哈里伯頓、斯倫貝謝、昆侖石油、威德福、貝克休斯、吉艾科技等國內外30多家能源裝備研發制造及服務企業,而這些企業都將目光聚焦于新興的頁巖氣開發市場,發展目標鎖定在建立西南z*大的油氣裝備基地。
事實上,成都市新都區并不是四川省規劃的唯——個頁巖氣裝備制造基地,地處川南、頁巖氣資源豐富的宜賓市也準備大力發展以頁巖氣為主線的裝備產業鏈。
據了解,在四川大力布局頁巖氣裝備制造業的同時,與四川相鄰的重慶也已經發力多時。
早在2013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就與祎達集團、百勤控股公司、國投重慶頁巖氣開發利用公司等5家企業簽訂了投資協議,投資60億元建設頁巖氣裝備制造項目;同時還與美國福布斯能源集團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在頁巖氣開發技術、關鍵裝備制造以及融資、市場開發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頁巖氣研究所所長程禮軍表示,重慶的頁巖氣探明儲量占全國的10%,僅次于四川和新疆,“重慶已經出臺促進頁巖氣裝備制造的相關政策,打造頁巖氣裝備產業集群,實現配套裝備本地化生產”。
在川渝角逐的同時,千里之外的山東省也加入了戰局。其在頁巖氣裝備制造領域的雄心甚至超越了川渝兩地。
依托全國z*大的勝利油田,山東石油裝備制造有著傳統優勢。山東省經信委裝備產業處處長李英峰表示,“山東石油裝備擁有規模以上的企業160多家,在石油裝備領域的收入占到全國的40%,這是山東發力頁巖氣裝備業的底氣所在。”
按照山東省政府2013年5月底發布的《關于加快頁巖氣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意見》,具備產業發展基礎的東營、青島、煙臺、濰坊、德州將被打造成為五大頁巖氣裝備制造基地,重點發展勘探設備、鉆完井裝備和測錄井裝備等。
“山東將整合資源,打造全國z*大的頁巖氣裝備制造基地。”李英峰透露,2015年山東頁巖氣裝備制造業收入將達到200億元,2020年將達到500億元。
潛在風險猶在
毋庸諱言,各地政府發展頁巖氣裝備制造的熱情,直接帶動了國內設備制造企業參與的熱情。無論是知名央企、地方國企,還是上市公司、民營企業都紛紛參與其中。
對此,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表示,“現在頁巖氣的概念很熱,但國內頁巖氣開發還處在起步階段,還面臨許多問題。頁巖氣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還受到很多制約,也潛藏著很多風險。”
盡管我國已探明的頁巖氣儲量世界第一,但由于地質條件復雜,開采難度大,開發成本也很高。據了解,從2011年至今,國土資源部前兩輪招標區塊中,還沒有一個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開發的突破。
此前國家制定的頁巖氣開發“十二五”規劃提出,力爭2020年產量達到600億-1000億立方米,現在這一目標已被降低至300億立方米。而從2014年上半年僅僅6.8億立方米的產量水平來看,即使要在2020年實現300億立方米的規劃目標難度也不小。對此,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這需要更新的推進方式,需要有新的商業模式。
為此,《計劃》提出,要加強頁巖氣地質調查研究,加快“工廠化”、“成套化”技術研發和應用,探索形成先進適用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培育自主創新和裝備制造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頁巖氣開發模式上,四川長寧-威遠、重慶涪陵、云南昭通等頁巖氣國家級示范區走在了國內z*前沿。業內人士指出,鉆井成本高和周期長是中國頁巖氣開發的瓶頸,今年開始“工廠化”模式在川渝地區大規模應用,為突破瓶頸做出了探索。
“頁巖氣的產業化發展,裝備和技術的國產化是關鍵。”任浩寧表示,目前國內頁巖氣裝備制造的水平與美國、加拿大等頁巖氣開發較為成功的國家相比,“僅僅算得上‘幼稚園’級別”,對于企業而言,貿然進入這一市場將面臨許多風險。
在任浩寧看來,在頁巖氣漫長的產業化過程中,許多企業在裝備制造業領域的投入都有可能難以得到回報,“僅憑地方政府以組建產業基地的方式推動肯定是不夠的。”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