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僅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未來幾年的總投資就將超過6萬億元,這個投資規模還是很驚人的。”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2014年12月27日召開的“2014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十屆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毛如柏說,我國環保產業已經進入生命周期的成長期,將快速發展。
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指出,“環保產業是在新經濟、新常態下一個很大的產業,有很大的發展余地。”他說,中國的環保產業一定能夠形成一個新的增長點,而且將在21世紀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產業部門。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指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新常態”必將對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環保部門要重點圍繞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把污染治理需求有效轉化為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促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的產業化應用。
新《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吳曉青透露,環保部將集中發布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現場停產整治、信息公布等一系列配套管理辦法。必將進一步提升廣大企業與環境治理的投入。與之相關的第三方環境治理、環境技術服務等環保產業需求將增長,一個“看得見”的環保大市場已然擺在我們的面前。
吳曉青透露,環保部正在研究制定政府向社會購買環保服務相關政策,重點方向將包括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環境監測評估和保障水源地安全等服務業。他說,希望廣大環保企業能夠抓住政府購買環境服務的大趨勢,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實現環保產業的轉型升級。
“十三五”再翻番 環保或將成為支柱產業
蔣正華解讀經濟發展“新常態”指出,國際上對于“新常態”的理解是指金融危機后經濟、金融緩慢復蘇的痛苦過程。而我們的“新常態”本質是發展過程的一個新飛躍,是一個積極的常態、發展的常態,而不是國際上所指的疲軟的常態。同時,我們的“新常態”z*根本的是發展動力的轉變,即從傳統的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以知識經濟、科技增長作為根本動力。
分析近一年來我國環境形勢變化,毛如柏認為,對環境問題的嚴峻性有了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認識,對環境質量和環境污染治理的要求更加嚴格,更加明確。同時,進一步修訂、完善、嚴格了環保法律法規及標準的要求。《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訂正在進行,環境領域的專家進一步醞釀如何進一步修改完善嚴格環境法律的立法工作,環境稅也呼之欲出。
“據權威研究部門提供的情況來看,就大氣情況而言,大氣污染實際上已經超出了環境容量的上限,超出了50%-100%,從區域分布來看,京津唐地區基本上都超過了100%,長三角地區超出50%-100%。珠三角地區超出50%左右。”毛如柏說,這些都說明了環境形勢已經達到或者接近環境容量的上限。
統計顯示,從2004年到2011年的七年期間,我國的環保產業收入增長了一倍,達到了3萬億。與2004年相比,2011年我國環保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翻了一番。我國“十二五”規劃提出了環保產業年增長速度要達到15%的目標,即產值要達到4.5萬億。
“如果年增長15%的趨勢在‘十三五’延續下去,那就是在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們還可以再實現翻一番。” 毛如柏認為,“如果通過‘十二五’、‘十三五’的努力,按照15%的速度增長,再翻兩番,環保產業完全可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個是很有希望的。”
環境商會公布的z*新統計數據顯示,以2014年12月12日人民幣市值為準,我國77家環保主營上市公司市值可分為三個梯隊:200億元以上的8家,100億-200億元的14家,100億元以下的55家。環保產業已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和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
“我們的環保產業已經進入了它的生命周期的成長期。”毛如柏表示,這既是面對嚴峻污染形勢的必然要求,也是轉變國家經濟增長方式,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伴隨著環保產業發展新時期的到來,其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也不容忽視。毛如柏指出,一是監管不力,監管不到位的問題依然很突出。二是企業的責任沒有到位,污染治理從難度來講主要還是工業污染,工業污染s*先應該是企業的責任,企業應該把治理污染、減少污染、發展新的經濟運行方式作為自己的責任。三是體制的創新、機制的創新和科技的創新明顯不足。他強調,在新形勢下,應該進一步探索通過體制的、機制的、技術的創新,推動環保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適應環保“新常態 ” 向服務業轉型
吳曉青指出,在經濟“新常態”下,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環境也進入了一個“新常態”,要更加注重用生態文明的理念統籌謀劃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用制度保護環境,更加注重形成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更加注重讓透支的資源環境休養生息,逐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新常態”必將對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的環保產業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至少可以說,我國環保產業將迎來發展的大機遇、好時期。吳曉青從四個方面解讀了環保“新常態”。
s*先,大規模集中治理污染已成為“新常態”,環保產業的總體規模將進一步擴大。2013年國務院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通過十條35項綜合治理措施,為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商機。目前《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經基本編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在加快推進。專家預計,這三大計劃涉及的環保投資將會超過6萬億元。
與此同時,國家和地方都在研究制定“十三五”環保總體規劃,而這些規劃將圍繞重點領域研究謀劃一批涉及長遠和全局的重大環境經濟政策、重大環保工程和重大環保項目。其投資總額將可能遠遠超過“十二五”時期,由此得來的環保產業市場的需求將更加廣闊。而且,環保產業的總體供給水平尚處于可滿足現實需求的一般水平上,尤其是科技支撐不足,產業整體創新能力仍然薄弱,環保服務業發展滯后,支撐未來更高環境保護目標、更嚴排放標準和實現更好環境質量的能力仍有待不斷提高。
第二,依法治污、嚴格執法已成為“新常態”,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新《環境保護法》將正式實施,為確保新法的有效落實,環境保護部即將集中發布一系列配套管理辦法。過去的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環境監管不足、執法力量不夠等情況將得到有效的扭轉,這些配套制度與之前出臺的“兩高”司法解釋、環保與公安聯動執法等共同構筑了嚴厲的法網。這些將進一步提升環保治理投入。
第三,政府購買環境服務已成為“新常態”,環保產業的轉型升級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去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激發和釋放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活力。目前,環保部正在研究制定政府向社會購買環保服務相關政策。一些地方已經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山東通過政府購買環境服務的方式將空氣自動監測站的服務全部交由第三方中介機構承擔,可以說環保服務業正逐漸成為引領和拉動環保產業增長的重要力量。
第四,環保投融資主體多元化已經成為“新常態”,環保產業的市場活力將進一步激發。在環保產業發展過程中,現代金融的作用至關重要,一些地方已經開展了生態環保項目的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PPP模式)。環保產業的股權基金、環保合同服務、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場化機制已在積極的探索和加快建立,吸收社會資本進入環境保護領域已成為普遍的共識。比如,重慶批準設立規模為10億元的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活力,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為環保產業的更好更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環保上市公司是環保產業界的主力軍,是保護環境、防治污染的重要力量。”吳曉青表示,當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正處于難得的歷史機遇,環保部門要加大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力度,強化管理。環保企業要創新發展,努力提高環保產業的整體實力。
吳曉青強調,要加強業態創新和市場創新,一方面認真分析環保產業需求方與供給方的責、權、利,聚焦難點問題,促進環保產業由傳統的裝備制造為主逐步向服務業為龍頭的轉型升級,一方面探索新的生態環境保護市場化機制,通過創新的金融支持幫助,來推動環保產業做大做強。
【壓縮機網】“僅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未來幾年的總投資就將超過6萬億元,這個投資規模還是很驚人的。”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2014年12月27日召開的“2014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十屆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毛如柏說,我國環保產業已經進入生命周期的成長期,將快速發展。
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指出,“環保產業是在新經濟、新常態下一個很大的產業,有很大的發展余地。”他說,中國的環保產業一定能夠形成一個新的增長點,而且將在21世紀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產業部門。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指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新常態”必將對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環保部門要重點圍繞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把污染治理需求有效轉化為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促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的產業化應用。
新《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吳曉青透露,環保部將集中發布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現場停產整治、信息公布等一系列配套管理辦法。必將進一步提升廣大企業與環境治理的投入。與之相關的第三方環境治理、環境技術服務等環保產業需求將增長,一個“看得見”的環保大市場已然擺在我們的面前。
吳曉青透露,環保部正在研究制定政府向社會購買環保服務相關政策,重點方向將包括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環境監測評估和保障水源地安全等服務業。他說,希望廣大環保企業能夠抓住政府購買環境服務的大趨勢,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實現環保產業的轉型升級。
“十三五”再翻番 環保或將成為支柱產業
蔣正華解讀經濟發展“新常態”指出,國際上對于“新常態”的理解是指金融危機后經濟、金融緩慢復蘇的痛苦過程。而我們的“新常態”本質是發展過程的一個新飛躍,是一個積極的常態、發展的常態,而不是國際上所指的疲軟的常態。同時,我們的“新常態”z*根本的是發展動力的轉變,即從傳統的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以知識經濟、科技增長作為根本動力。
分析近一年來我國環境形勢變化,毛如柏認為,對環境問題的嚴峻性有了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認識,對環境質量和環境污染治理的要求更加嚴格,更加明確。同時,進一步修訂、完善、嚴格了環保法律法規及標準的要求。《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訂正在進行,環境領域的專家進一步醞釀如何進一步修改完善嚴格環境法律的立法工作,環境稅也呼之欲出。
“據權威研究部門提供的情況來看,就大氣情況而言,大氣污染實際上已經超出了環境容量的上限,超出了50%-100%,從區域分布來看,京津唐地區基本上都超過了100%,長三角地區超出50%-100%。珠三角地區超出50%左右。”毛如柏說,這些都說明了環境形勢已經達到或者接近環境容量的上限。
統計顯示,從2004年到2011年的七年期間,我國的環保產業收入增長了一倍,達到了3萬億。與2004年相比,2011年我國環保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翻了一番。我國“十二五”規劃提出了環保產業年增長速度要達到15%的目標,即產值要達到4.5萬億。
“如果年增長15%的趨勢在‘十三五’延續下去,那就是在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們還可以再實現翻一番。” 毛如柏認為,“如果通過‘十二五’、‘十三五’的努力,按照15%的速度增長,再翻兩番,環保產業完全可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個是很有希望的。”
環境商會公布的z*新統計數據顯示,以2014年12月12日人民幣市值為準,我國77家環保主營上市公司市值可分為三個梯隊:200億元以上的8家,100億-200億元的14家,100億元以下的55家。環保產業已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和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
“我們的環保產業已經進入了它的生命周期的成長期。”毛如柏表示,這既是面對嚴峻污染形勢的必然要求,也是轉變國家經濟增長方式,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伴隨著環保產業發展新時期的到來,其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也不容忽視。毛如柏指出,一是監管不力,監管不到位的問題依然很突出。二是企業的責任沒有到位,污染治理從難度來講主要還是工業污染,工業污染s*先應該是企業的責任,企業應該把治理污染、減少污染、發展新的經濟運行方式作為自己的責任。三是體制的創新、機制的創新和科技的創新明顯不足。他強調,在新形勢下,應該進一步探索通過體制的、機制的、技術的創新,推動環保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適應環保“新常態 ” 向服務業轉型
吳曉青指出,在經濟“新常態”下,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環境也進入了一個“新常態”,要更加注重用生態文明的理念統籌謀劃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用制度保護環境,更加注重形成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更加注重讓透支的資源環境休養生息,逐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新常態”必將對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的環保產業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至少可以說,我國環保產業將迎來發展的大機遇、好時期。吳曉青從四個方面解讀了環保“新常態”。
s*先,大規模集中治理污染已成為“新常態”,環保產業的總體規模將進一步擴大。2013年國務院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通過十條35項綜合治理措施,為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商機。目前《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經基本編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在加快推進。專家預計,這三大計劃涉及的環保投資將會超過6萬億元。
與此同時,國家和地方都在研究制定“十三五”環保總體規劃,而這些規劃將圍繞重點領域研究謀劃一批涉及長遠和全局的重大環境經濟政策、重大環保工程和重大環保項目。其投資總額將可能遠遠超過“十二五”時期,由此得來的環保產業市場的需求將更加廣闊。而且,環保產業的總體供給水平尚處于可滿足現實需求的一般水平上,尤其是科技支撐不足,產業整體創新能力仍然薄弱,環保服務業發展滯后,支撐未來更高環境保護目標、更嚴排放標準和實現更好環境質量的能力仍有待不斷提高。
第二,依法治污、嚴格執法已成為“新常態”,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新《環境保護法》將正式實施,為確保新法的有效落實,環境保護部即將集中發布一系列配套管理辦法。過去的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環境監管不足、執法力量不夠等情況將得到有效的扭轉,這些配套制度與之前出臺的“兩高”司法解釋、環保與公安聯動執法等共同構筑了嚴厲的法網。這些將進一步提升環保治理投入。
第三,政府購買環境服務已成為“新常態”,環保產業的轉型升級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去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激發和釋放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活力。目前,環保部正在研究制定政府向社會購買環保服務相關政策。一些地方已經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山東通過政府購買環境服務的方式將空氣自動監測站的服務全部交由第三方中介機構承擔,可以說環保服務業正逐漸成為引領和拉動環保產業增長的重要力量。
第四,環保投融資主體多元化已經成為“新常態”,環保產業的市場活力將進一步激發。在環保產業發展過程中,現代金融的作用至關重要,一些地方已經開展了生態環保項目的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PPP模式)。環保產業的股權基金、環保合同服務、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場化機制已在積極的探索和加快建立,吸收社會資本進入環境保護領域已成為普遍的共識。比如,重慶批準設立規模為10億元的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活力,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為環保產業的更好更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環保上市公司是環保產業界的主力軍,是保護環境、防治污染的重要力量。”吳曉青表示,當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正處于難得的歷史機遇,環保部門要加大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力度,強化管理。環保企業要創新發展,努力提高環保產業的整體實力。
吳曉青強調,要加強業態創新和市場創新,一方面認真分析環保產業需求方與供給方的責、權、利,聚焦難點問題,促進環保產業由傳統的裝備制造為主逐步向服務業為龍頭的轉型升級,一方面探索新的生態環境保護市場化機制,通過創新的金融支持幫助,來推動環保產業做大做強。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