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以市場化機制合同能源管理為核心模式的節能服務產業,歷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20年來,累計帶動減排二氧化碳8億噸,相當于兩個三峽大壩的減排量。2019年,產業總產值實現9.4%的增長,并突破5000億元大關。”近日舉行的2019-2020節能服務產業年度峰會上,中國節能協會副理事長房慶用一組數字,直觀展示節能服務產業現狀。
但同時,面對新技術、新材料、新金融帶來的變化,沿用老模式、靠吃老本的路徑,已不能滿足各類用能企業的實際需求,節能服務產業也面臨挑戰。如何突破?我們所從事的空壓機節能服務市場前景幾何?空間有多大?這些問題亟需解答。
穩中有增發展不再盲目追求“大而全”
根據最新發布的《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報告2019》,我國節能服務產業呈現“穩中有增”態勢。2019年,全國從事節能服務的企業為6547家,年增長率為1.7%;從業人員超過76萬人,年增長率為4.4%;產業總產值達到5222.37億元,較2018年增長9.4%。在此基礎上,企業營收小幅增長,平均年總收入同比增長1.4%。
“由此可見,節能服務產業仍是朝陽產業,吸引著眾多投資者、從業者。”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孫小亮表示,歷經前期高速發展,行業也在趨于理性,項目投資速度放緩、更加審慎。“例如,我們的綜合能源服務也不再盲目追求‘大而全’,更注重根據用戶的能源利用水平等實際,提供清潔、經濟、高效的綜合解決方案。”
在節能產業的帶動下,多個細分領域從中受益。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表示,截至目前,工業節能和綠色發展已實現“十三五”規劃預期目標。2016-2019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預計累計下降15.6%,可降低能源消費4.8億噸標煤。“隨著工業化進程加速,我國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和能源,給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壓力,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模式難以為繼。讓更多第三方節能服務企業參與工業節能,是提高行業節能水平的重要途徑。”
產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偏小且整體分散
“未來,必須進一步提高資源和能源產出、利用效率,減少對資源能源的各種依賴。以更小的能源消耗、更小的環境影響,實現更大的產出。”在肯定成效的同時,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司司長任樹本敲響“警鐘”,直言節能產業面臨的繁重任務。
在任樹本看來,目前主要有三大挑戰:一是環境壓力依然較大,全國僅有35%的城市實現空氣質量達標。在很大程度上,環境污染正是能源高消耗所致,節能工作必須發揮作用。二是人均能耗依然偏高,到2050年,要達到經合組織國家的先進水平,強化節能是必然選擇。三是資源利用率依然偏低,我國單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工業節能、城鎮節能等潛力尚待挖掘。
面對上述任務,孫小亮坦言,節能服務產業要率先突破自身瓶頸。“目前雖有6000多家企業,行業集中度卻只有約12%,企業規模偏小、整體分散。其背后,進一步反映出行業技術壁壘不高、產品同質化嚴重、業務缺乏創新等問題,節能服務產業的綜合能力有待提升。”
孫小亮表示,產業正處轉型升級關鍵期,重點應由量的增長轉為質的提升。“多數節能公司只擁有一兩項自主研發節能技術,只在某個領域具有一定基礎,遠遠無法滿足用能單位對綜合解決方案的需求。特別遇到一些投資大、跨專業綜合性項目,很多公司往往難以獨立完成。”
強調綜合能力專注節能但不局限于節能
據任樹本透露,下一步將重點推動市場導向的綠色節能體系,并計劃針對節能關鍵技術,陸續發布國家綠色指導意見。在此基礎上,他建議,節能服務產業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動力,強化自身技術積累,對標國際水平,突破節能領域關鍵材料、一級設備、核心工藝等,切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以提升能源效率為目標,可考慮節能儲能分布式能源,靈活采取綜合性措施,幫助用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時減少排放和環境污染。通過行業整合、兼并重組等改革,進一步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建立結構合理、規范,內部約束有效,實現企業轉型升級。”任樹本稱。
以工業節能為例,高云虎表示,在聚焦先進技術、裝備的同時,也要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傳統行業節能降耗尋找新的突破點。“人工智能、5G通信、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正在加速融入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有助于創新解決問題思路和方法,創新節能服務技術及商業模式。”
熊華文則提出系統節能、智慧節能、協同節能的綜合思路。“提升綜合能力,要求我們不再只看到能源生產的單個環節、單個工序,而要解決能源系統的不平衡、不匹配問題。從供、輸、用、集中式到分布式,從用能向共用、銜接、互動等角度,進一步拓展思路。節能是最重要的出發點,但不是我們的局限圈,專注節能但不局限于節能。”
空壓機節能抓住機遇規避風險
空壓機系統是實現生產工藝自動化的重要手段,在鋼鐵、有色金屬冶煉、造船、紡織、化纖、汽車、輪胎等行業中普遍使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總發電量為6.8萬億度,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3.5%,預計2019年全社會總發電量在7萬億度以上。根據全國能源基礎與標準化委員會的有關統計資料,工業空氣壓縮機系統年耗電量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6%-9%左右,在高耗電設備中僅次于風機、水泵,排名第三,以中位數7.5%計算,2019年壓縮空氣系統消耗電力5250億度。
然而,在我國工業發展初期,工業企業單純追求提升、占領市場的粗放式發展造成企業空壓機系統能源浪費嚴重、氣源動力轉換效率低下,空氣壓縮機配置及運行負載不匹配(僅以保壓為目的)、供給壓力波動大且偏高、泄漏大、氣槍噴嘴低效、末端設備不合理用氣等問題普遍存在。大量數據表明,壓縮空氣系統主要費用都耗費在運行環節上,在其生命周期中,運行費用(電費)占比高達78~92%。
按照空壓機系統25%的節能率(空壓機系統節能一般可達到的節能率為15%-40%)估算,2019年我國空壓機系統節能服務領域市場853億元(電費以全國平均工業用電價格0.65元計算)。預計未來隨著我國工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空壓機系統節能市場規模將持續穩步上升,空壓機系統節能服務市場空間巨大。
在大好的發展機遇面前,行業宏觀方面錢途無限,但對參與競爭的微觀企業來說必將挑戰重重,充滿了無數風險。有技術風險、有管理風險、有成本風險、有信用風險、有資金風險等等,這些都阻礙空壓機節能市場大踏步向前發展。雖然有很多壓縮機生產廠家涉足其中,但由于缺乏規范、統一、權威的計量、計算與考核標準,以及受“借合同能源管理之名賣機”等不良市場行為影響,目前成規模者還很少。而許多依靠社會資本發展的專業節能服務公司,由于必須面對壓縮機行業土著勢力的競爭,前進路上也是困難重重。
當前,在空壓機節能服務市場上,既有機遇,又有挑戰。經過早期野蠻生長,空壓機節能服務企業必須總結經驗教訓,規避商業風險,抓住節能環保形勢趨嚴與工業升級的機遇,努力創新節能服務形式,摸索出適合于空壓機行業自己的商業模式,促使空壓機節能服務市場轉型升級。
但同時,面對新技術、新材料、新金融帶來的變化,沿用老模式、靠吃老本的路徑,已不能滿足各類用能企業的實際需求,節能服務產業也面臨挑戰。如何突破?我們所從事的空壓機節能服務市場前景幾何?空間有多大?這些問題亟需解答。
穩中有增發展不再盲目追求“大而全”
根據最新發布的《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報告2019》,我國節能服務產業呈現“穩中有增”態勢。2019年,全國從事節能服務的企業為6547家,年增長率為1.7%;從業人員超過76萬人,年增長率為4.4%;產業總產值達到5222.37億元,較2018年增長9.4%。在此基礎上,企業營收小幅增長,平均年總收入同比增長1.4%。
“由此可見,節能服務產業仍是朝陽產業,吸引著眾多投資者、從業者。”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孫小亮表示,歷經前期高速發展,行業也在趨于理性,項目投資速度放緩、更加審慎。“例如,我們的綜合能源服務也不再盲目追求‘大而全’,更注重根據用戶的能源利用水平等實際,提供清潔、經濟、高效的綜合解決方案。”
在節能產業的帶動下,多個細分領域從中受益。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表示,截至目前,工業節能和綠色發展已實現“十三五”規劃預期目標。2016-2019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預計累計下降15.6%,可降低能源消費4.8億噸標煤。“隨著工業化進程加速,我國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和能源,給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壓力,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模式難以為繼。讓更多第三方節能服務企業參與工業節能,是提高行業節能水平的重要途徑。”
產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偏小且整體分散
“未來,必須進一步提高資源和能源產出、利用效率,減少對資源能源的各種依賴。以更小的能源消耗、更小的環境影響,實現更大的產出。”在肯定成效的同時,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司司長任樹本敲響“警鐘”,直言節能產業面臨的繁重任務。
在任樹本看來,目前主要有三大挑戰:一是環境壓力依然較大,全國僅有35%的城市實現空氣質量達標。在很大程度上,環境污染正是能源高消耗所致,節能工作必須發揮作用。二是人均能耗依然偏高,到2050年,要達到經合組織國家的先進水平,強化節能是必然選擇。三是資源利用率依然偏低,我國單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工業節能、城鎮節能等潛力尚待挖掘。
面對上述任務,孫小亮坦言,節能服務產業要率先突破自身瓶頸。“目前雖有6000多家企業,行業集中度卻只有約12%,企業規模偏小、整體分散。其背后,進一步反映出行業技術壁壘不高、產品同質化嚴重、業務缺乏創新等問題,節能服務產業的綜合能力有待提升。”
孫小亮表示,產業正處轉型升級關鍵期,重點應由量的增長轉為質的提升。“多數節能公司只擁有一兩項自主研發節能技術,只在某個領域具有一定基礎,遠遠無法滿足用能單位對綜合解決方案的需求。特別遇到一些投資大、跨專業綜合性項目,很多公司往往難以獨立完成。”
強調綜合能力專注節能但不局限于節能
據任樹本透露,下一步將重點推動市場導向的綠色節能體系,并計劃針對節能關鍵技術,陸續發布國家綠色指導意見。在此基礎上,他建議,節能服務產業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動力,強化自身技術積累,對標國際水平,突破節能領域關鍵材料、一級設備、核心工藝等,切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以提升能源效率為目標,可考慮節能儲能分布式能源,靈活采取綜合性措施,幫助用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時減少排放和環境污染。通過行業整合、兼并重組等改革,進一步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建立結構合理、規范,內部約束有效,實現企業轉型升級。”任樹本稱。
以工業節能為例,高云虎表示,在聚焦先進技術、裝備的同時,也要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傳統行業節能降耗尋找新的突破點。“人工智能、5G通信、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正在加速融入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有助于創新解決問題思路和方法,創新節能服務技術及商業模式。”
熊華文則提出系統節能、智慧節能、協同節能的綜合思路。“提升綜合能力,要求我們不再只看到能源生產的單個環節、單個工序,而要解決能源系統的不平衡、不匹配問題。從供、輸、用、集中式到分布式,從用能向共用、銜接、互動等角度,進一步拓展思路。節能是最重要的出發點,但不是我們的局限圈,專注節能但不局限于節能。”
空壓機節能抓住機遇規避風險
空壓機系統是實現生產工藝自動化的重要手段,在鋼鐵、有色金屬冶煉、造船、紡織、化纖、汽車、輪胎等行業中普遍使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總發電量為6.8萬億度,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3.5%,預計2019年全社會總發電量在7萬億度以上。根據全國能源基礎與標準化委員會的有關統計資料,工業空氣壓縮機系統年耗電量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6%-9%左右,在高耗電設備中僅次于風機、水泵,排名第三,以中位數7.5%計算,2019年壓縮空氣系統消耗電力5250億度。
然而,在我國工業發展初期,工業企業單純追求提升、占領市場的粗放式發展造成企業空壓機系統能源浪費嚴重、氣源動力轉換效率低下,空氣壓縮機配置及運行負載不匹配(僅以保壓為目的)、供給壓力波動大且偏高、泄漏大、氣槍噴嘴低效、末端設備不合理用氣等問題普遍存在。大量數據表明,壓縮空氣系統主要費用都耗費在運行環節上,在其生命周期中,運行費用(電費)占比高達78~92%。
按照空壓機系統25%的節能率(空壓機系統節能一般可達到的節能率為15%-40%)估算,2019年我國空壓機系統節能服務領域市場853億元(電費以全國平均工業用電價格0.65元計算)。預計未來隨著我國工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空壓機系統節能市場規模將持續穩步上升,空壓機系統節能服務市場空間巨大。
在大好的發展機遇面前,行業宏觀方面錢途無限,但對參與競爭的微觀企業來說必將挑戰重重,充滿了無數風險。有技術風險、有管理風險、有成本風險、有信用風險、有資金風險等等,這些都阻礙空壓機節能市場大踏步向前發展。雖然有很多壓縮機生產廠家涉足其中,但由于缺乏規范、統一、權威的計量、計算與考核標準,以及受“借合同能源管理之名賣機”等不良市場行為影響,目前成規模者還很少。而許多依靠社會資本發展的專業節能服務公司,由于必須面對壓縮機行業土著勢力的競爭,前進路上也是困難重重。
當前,在空壓機節能服務市場上,既有機遇,又有挑戰。經過早期野蠻生長,空壓機節能服務企業必須總結經驗教訓,規避商業風險,抓住節能環保形勢趨嚴與工業升級的機遇,努力創新節能服務形式,摸索出適合于空壓機行業自己的商業模式,促使空壓機節能服務市場轉型升級。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