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很多工廠都認為質量是工廠的生命。工廠的管理者們也非常重視質量,可是他們寧愿在銷售上投入更多的銷售人員去推產品,更多的技術人員設計和開發產品,更多的生產人員把產品做出來,甚至投入很多的財務人員把產品的成本,采購的價格,銷售的利潤計算清楚。唯獨忽視的是對于質量的投入。
一家300多人的化工廠,從事質量的人員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負責檢驗的,一個負責體系還兼項目管理的。一家內地的齒輪箱生產工廠,售后服務部門的人員要遠高于質量部門的人員。
企業的管理者們往往更著急的是急于處理客戶那里出現的問題,所以不斷的增加售后服務人員。而不知道質量人員究竟是做啥的,要不就是多增加些檢驗人員,體系人員往往就是等著體系審核時組織各部門準備些審核需要的文件,以維持ISO證書。有些企業干脆連體系人員也減少了,要不就是讓人兼著或干脆外面臨時聘請來應付ISO的審核。
當工廠的人員因為種種怠工或表現不好,或年紀大了沒有辦法安排,又不好辭退,便往質量部門一塞。當工廠遇到危機,需要辭退人員時,往往s*先裁掉的是質量部門的人員。工廠的管理者們往往會認為質量部門是可有可無的,又不能出啥效益,也沒有啥成果。訂單有銷售人員拿,圖紙有設計人員畫,材料有采購部門買,產品有員工做,服務有售后人員提供,質量人員能有啥用呢。
所以,在中國的民營企業里,質量部門的負責人是z*難做的,也是更換z*頻繁的崗位。有一家企業甚至1年就更換了4任質量經理。而廣州有一家企業,成立十幾年的時間,做得時間z*長的質量經理只有8個月。但這兩家企業很快就倒閉了。
在歐美外資企業,更換頻繁的崗位往往是人力資源負責人,采購負責人,財務負責人。而質量部門負責人卻是較少變動的,上次有一個人在網上說他在外資企業做了16年的品質經理,很多人覺得難以相信。
掌握著工廠生命的質量部門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工廠的發展狀況。中國民營工廠的平均壽命只有11年,而倒閉的大多數工廠就是因為質量沒有做好。工廠的管理不外乎三大塊。一是人,二是錢,三是產品(包括服務)。人力資源部門管理企業的人,財務部門管理企業的錢。而企業的產品該哪個部門管呢?很多企業產品出了問題s*先想到的就是質量部門是怎么管理的?這也從實際上說明了產品是質量部門應該管好的。
可是上述的種種現象,質量部門又該如何管好產品呢。人力資源掌握著企業每個人在企業的命運,財務部門掌握著錢的流向,這兩個部門往往是管理者倚重和關注的,在企業里面人人都不敢得罪??墒枪S的質量部門又能如何呢?管理者不支持的話,也許就成了各部門z*好推脫責任的發泄部門,質量部門成了z*好的替罪羊。這在很多中國的企業里比比皆是如此。該如何加強質量部門的作用和地位,不使質量部門淪為犧牲品,已經關乎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問題。不能不引起中國工廠的管理者們加以重視。
這也就涉及到工廠對于質量部門的投入問題。有一個民營企業的老板,知道質量非常重要,工廠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生怕翻車,于是質量部門要人給人,要設備給設備。甚至質量人員超過了技術人員,德國產品的圖紙,技術,工藝標準是非常清楚的,關鍵就在執行。所以盡管研發部門在短時間內沒有很好的積淀,但質量部門的執行力強,結果公司的產品質量能夠快速的超越同行。企業的產品數量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到了行業世界第11位,質量做到了行業中國第2。
而一家想要突破發展的民營企業卻是另外一翻景象。質量部門成立15年,就換了13任負責人。公司開發的新產品項目缺少項目質量工程師,供應商質量工程師根本就不存在的,更不用說研發質量工程師和客戶服務質量工程師了。所以研發項目總是做一個失敗一個,新的產品本來就有很多的問題,推出市場后客戶很快就失去了信心。結果企業遲遲無法走出困境。即使花了幾千萬的研發投入,也沒有很大的效果。但是如果多投入一點質量專業人員和專業的檢測設備,其實用不了2百萬的投入,那么結果就會完全不同。
很多中國的企業仍然在延續傳統的產品研發模式,看到別的企業有了好賣的產品后,自己也開始想做。于是找了幾個設計人員,找來了圖紙,稍做修改后交給采購部門去買零部件,采購人員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買來了自己也弄不明白的部件,就交給一無所知的來料檢驗人員檢查。后給似懂非懂的生產人員進行組裝,組裝后稍微測試一下,就出廠給銷售去賣。中間很多的問題沒有進行充分的分析和有效的預防,設計人員往往受項目進度的要求故意隱瞞很多的問題。結果這些產品到了市場,就把客戶當成了小白鼠。如此的產品開發模式能成功的項目有20%左右的成功率就已經很不錯了。
如果有一個部門及早的參加產品開發,時時站在客戶的立場來看待各種問題,及時從質量專業的角度來分析新研發的產品,那么將大大加快新產品研發的進度,也必將大大加快新產品研發項目的成功率。所以一些跨國公司新產品開發的成功率可以達到80%。這樣鮮明的比例很能讓企業的管理者們看出質量投入的價值。
企業的產品需要質量部門的專業管理,包括產品產出的作業流程均需要質量專業人員的不斷推動優化,以及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質量。
質量的投入無非有兩大塊,人員和設備。那么企業的質量人員投入應該占多大的比例比較合適呢?一家位于陜西的工程機械企業員工有1000名左右,質量部門人員有50多名,占到了5%。一家中國知名的家電企業員工有1500人,質量部門就有200多人,占到了近13%。實際上很多企業的質量部門人員統計出來應占公司總人數的5%~10%左右。這個比例的z*低限是5%,z*高限是10%。投入的質量人員少于5%,那么就會影響企業的發展。超過10%,也有可能使企業質量過剩。具體的狀況還需根據企業產品的特點和企業管理的成熟度來考慮。
對于質量專業的人員,包括基礎的檢驗人員,質量統計和分析人員,做質量標準,關注客戶特殊要求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質量技術工程師,文件控制人員,體系工程師,供應商質量工程師,研發質量工程師,客戶質量工程師,檢測技術工程師,質量改進工程師,和質量管理人員等。企業的管理z*怕的是缺乏系統性,而偏偏中國企業的弱項就是管理的系統性,產品的系統性,流程的系統性。這些都是質量部門的強項。能夠把分散,孤立的各個業務單元串連起來的z*有效的組織就是質量部門??纯碔SO的標準是一個系統的管理標準和產品標準,就知道質量部門能夠發揮的價值了。
而同樣,公司采購的部件,生產的產品不能光靠目視檢驗。必要的專業測試設備投入也是質量檢驗和產品質量專業測試的重要保證。無法想象能通過眼睛觀察就能發現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腐蝕,強度,硬度,粘度。也無法想象通過目視能夠發現重量,電磁干擾,立體配合尺寸,曲面弧度等等。如果一家公司不重視專業的測量設備投入,要想做好質量也只能是畫餅充饑或空喊口號罷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一份投入,一份匯報。既然知道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那么企業的管理者們該怎樣去做企業的質量投入,也就是對企業的生命投入。
一家300多人的化工廠,從事質量的人員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負責檢驗的,一個負責體系還兼項目管理的。一家內地的齒輪箱生產工廠,售后服務部門的人員要遠高于質量部門的人員。
企業的管理者們往往更著急的是急于處理客戶那里出現的問題,所以不斷的增加售后服務人員。而不知道質量人員究竟是做啥的,要不就是多增加些檢驗人員,體系人員往往就是等著體系審核時組織各部門準備些審核需要的文件,以維持ISO證書。有些企業干脆連體系人員也減少了,要不就是讓人兼著或干脆外面臨時聘請來應付ISO的審核。
當工廠的人員因為種種怠工或表現不好,或年紀大了沒有辦法安排,又不好辭退,便往質量部門一塞。當工廠遇到危機,需要辭退人員時,往往s*先裁掉的是質量部門的人員。工廠的管理者們往往會認為質量部門是可有可無的,又不能出啥效益,也沒有啥成果。訂單有銷售人員拿,圖紙有設計人員畫,材料有采購部門買,產品有員工做,服務有售后人員提供,質量人員能有啥用呢。
所以,在中國的民營企業里,質量部門的負責人是z*難做的,也是更換z*頻繁的崗位。有一家企業甚至1年就更換了4任質量經理。而廣州有一家企業,成立十幾年的時間,做得時間z*長的質量經理只有8個月。但這兩家企業很快就倒閉了。
在歐美外資企業,更換頻繁的崗位往往是人力資源負責人,采購負責人,財務負責人。而質量部門負責人卻是較少變動的,上次有一個人在網上說他在外資企業做了16年的品質經理,很多人覺得難以相信。
掌握著工廠生命的質量部門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工廠的發展狀況。中國民營工廠的平均壽命只有11年,而倒閉的大多數工廠就是因為質量沒有做好。工廠的管理不外乎三大塊。一是人,二是錢,三是產品(包括服務)。人力資源部門管理企業的人,財務部門管理企業的錢。而企業的產品該哪個部門管呢?很多企業產品出了問題s*先想到的就是質量部門是怎么管理的?這也從實際上說明了產品是質量部門應該管好的。
可是上述的種種現象,質量部門又該如何管好產品呢。人力資源掌握著企業每個人在企業的命運,財務部門掌握著錢的流向,這兩個部門往往是管理者倚重和關注的,在企業里面人人都不敢得罪??墒枪S的質量部門又能如何呢?管理者不支持的話,也許就成了各部門z*好推脫責任的發泄部門,質量部門成了z*好的替罪羊。這在很多中國的企業里比比皆是如此。該如何加強質量部門的作用和地位,不使質量部門淪為犧牲品,已經關乎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問題。不能不引起中國工廠的管理者們加以重視。
這也就涉及到工廠對于質量部門的投入問題。有一個民營企業的老板,知道質量非常重要,工廠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生怕翻車,于是質量部門要人給人,要設備給設備。甚至質量人員超過了技術人員,德國產品的圖紙,技術,工藝標準是非常清楚的,關鍵就在執行。所以盡管研發部門在短時間內沒有很好的積淀,但質量部門的執行力強,結果公司的產品質量能夠快速的超越同行。企業的產品數量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到了行業世界第11位,質量做到了行業中國第2。
而一家想要突破發展的民營企業卻是另外一翻景象。質量部門成立15年,就換了13任負責人。公司開發的新產品項目缺少項目質量工程師,供應商質量工程師根本就不存在的,更不用說研發質量工程師和客戶服務質量工程師了。所以研發項目總是做一個失敗一個,新的產品本來就有很多的問題,推出市場后客戶很快就失去了信心。結果企業遲遲無法走出困境。即使花了幾千萬的研發投入,也沒有很大的效果。但是如果多投入一點質量專業人員和專業的檢測設備,其實用不了2百萬的投入,那么結果就會完全不同。
很多中國的企業仍然在延續傳統的產品研發模式,看到別的企業有了好賣的產品后,自己也開始想做。于是找了幾個設計人員,找來了圖紙,稍做修改后交給采購部門去買零部件,采購人員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買來了自己也弄不明白的部件,就交給一無所知的來料檢驗人員檢查。后給似懂非懂的生產人員進行組裝,組裝后稍微測試一下,就出廠給銷售去賣。中間很多的問題沒有進行充分的分析和有效的預防,設計人員往往受項目進度的要求故意隱瞞很多的問題。結果這些產品到了市場,就把客戶當成了小白鼠。如此的產品開發模式能成功的項目有20%左右的成功率就已經很不錯了。
如果有一個部門及早的參加產品開發,時時站在客戶的立場來看待各種問題,及時從質量專業的角度來分析新研發的產品,那么將大大加快新產品研發的進度,也必將大大加快新產品研發項目的成功率。所以一些跨國公司新產品開發的成功率可以達到80%。這樣鮮明的比例很能讓企業的管理者們看出質量投入的價值。
企業的產品需要質量部門的專業管理,包括產品產出的作業流程均需要質量專業人員的不斷推動優化,以及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質量。
質量的投入無非有兩大塊,人員和設備。那么企業的質量人員投入應該占多大的比例比較合適呢?一家位于陜西的工程機械企業員工有1000名左右,質量部門人員有50多名,占到了5%。一家中國知名的家電企業員工有1500人,質量部門就有200多人,占到了近13%。實際上很多企業的質量部門人員統計出來應占公司總人數的5%~10%左右。這個比例的z*低限是5%,z*高限是10%。投入的質量人員少于5%,那么就會影響企業的發展。超過10%,也有可能使企業質量過剩。具體的狀況還需根據企業產品的特點和企業管理的成熟度來考慮。
對于質量專業的人員,包括基礎的檢驗人員,質量統計和分析人員,做質量標準,關注客戶特殊要求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質量技術工程師,文件控制人員,體系工程師,供應商質量工程師,研發質量工程師,客戶質量工程師,檢測技術工程師,質量改進工程師,和質量管理人員等。企業的管理z*怕的是缺乏系統性,而偏偏中國企業的弱項就是管理的系統性,產品的系統性,流程的系統性。這些都是質量部門的強項。能夠把分散,孤立的各個業務單元串連起來的z*有效的組織就是質量部門??纯碔SO的標準是一個系統的管理標準和產品標準,就知道質量部門能夠發揮的價值了。
而同樣,公司采購的部件,生產的產品不能光靠目視檢驗。必要的專業測試設備投入也是質量檢驗和產品質量專業測試的重要保證。無法想象能通過眼睛觀察就能發現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腐蝕,強度,硬度,粘度。也無法想象通過目視能夠發現重量,電磁干擾,立體配合尺寸,曲面弧度等等。如果一家公司不重視專業的測量設備投入,要想做好質量也只能是畫餅充饑或空喊口號罷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一份投入,一份匯報。既然知道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那么企業的管理者們該怎樣去做企業的質量投入,也就是對企業的生命投入。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