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二十多年前,從第一家民營企業用螺絲刀組裝螺桿壓縮機開始,國內壓縮機行業開始與國際接軌,緊接著螺桿轉子國產化,壓縮機生產企業、品牌遍地開花,后來內資企業發起的永磁變頻、兩級壓縮熱潮實現彎道超車,部分產品可在高端市場與外資企業一較高下……這一切,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壓縮機行業短時間內取得的巨大成就!
源于此,不少從業者認為:中國壓縮機行業已全面領先世界同行,常規產品全面看齊甚至趕超,高端產品性能差距不大且價格優勢巨大,低端市場低價走量的商業模式全面碾壓國外。不可否認,這種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卻忽視了我國壓縮機行業長期以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不懂壓縮機的人眼里,大家都是做空氣壓縮機的,好像并無二致,但如果對行業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從產品方向與市場理念層面去看,會發現國內與國外壓縮機企業還存在較大差別,乃至差距。
產品方面,國內民營企業現在所做壓縮機大都處于普通的空氣動力領域,需求量比較大,但是技術要求不高,門檻較低,造成大量同質化產品在同一片紅海中慘烈廝殺,企業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外國企業則不然,《壓縮機》每期的“海外傳真”欄目正是用來觀察國際壓縮機市場上外國企業動向的,如果大家留意的話會發現,國外企業除了在常規市場發力以外,還在做一些深入細分領域的工作。比如開發0級無油空氣產品、提升海底氣田壓縮機開采性能、壓縮空氣泄漏聲波成像快速識別,甚至會為了某一兩項先進技術并購其他國家的壓縮機或配件企業、團隊。
市場理念方面,很多國內企業不斷減配一味迎合低價需求,企業利潤被一壓再壓,而企業如果沒有合理的利潤,必然就無法再投入更多的資源用來研發創新、品質控制和價值提升了,抗風險能力也會變差。反觀一些國際壓縮機企業在中國的業務,在價格方面雖然與國內企業無法抗衡,但他們卻留足利潤助推企業長期發展,并不像民企那樣將利潤控制在只夠生存的境地。
細究對比之下,中外差距顯而易見:外資企業有充足的財力、人力針對不同的細分領域,去深入挖掘潛在需求,提升企業產品及服務的附加值;而國內民營企業只能在年景尚好之時多收三五斗,其余時間不是疲于奔命就是努力續命,根本無暇顧及未來!
短期來看,中外不同的產品方向和市場理念各有所長,但從企業永續發展的角度看,個人認為,民營企業應當對標國際大企,尋找差距,在產品品質、細分市場甚至技術投入上多下功夫,以長遠之計為企業謀未來!
來源:本站原創
源于此,不少從業者認為:中國壓縮機行業已全面領先世界同行,常規產品全面看齊甚至趕超,高端產品性能差距不大且價格優勢巨大,低端市場低價走量的商業模式全面碾壓國外。不可否認,這種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卻忽視了我國壓縮機行業長期以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不懂壓縮機的人眼里,大家都是做空氣壓縮機的,好像并無二致,但如果對行業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從產品方向與市場理念層面去看,會發現國內與國外壓縮機企業還存在較大差別,乃至差距。
產品方面,國內民營企業現在所做壓縮機大都處于普通的空氣動力領域,需求量比較大,但是技術要求不高,門檻較低,造成大量同質化產品在同一片紅海中慘烈廝殺,企業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外國企業則不然,《壓縮機》每期的“海外傳真”欄目正是用來觀察國際壓縮機市場上外國企業動向的,如果大家留意的話會發現,國外企業除了在常規市場發力以外,還在做一些深入細分領域的工作。比如開發0級無油空氣產品、提升海底氣田壓縮機開采性能、壓縮空氣泄漏聲波成像快速識別,甚至會為了某一兩項先進技術并購其他國家的壓縮機或配件企業、團隊。
市場理念方面,很多國內企業不斷減配一味迎合低價需求,企業利潤被一壓再壓,而企業如果沒有合理的利潤,必然就無法再投入更多的資源用來研發創新、品質控制和價值提升了,抗風險能力也會變差。反觀一些國際壓縮機企業在中國的業務,在價格方面雖然與國內企業無法抗衡,但他們卻留足利潤助推企業長期發展,并不像民企那樣將利潤控制在只夠生存的境地。
細究對比之下,中外差距顯而易見:外資企業有充足的財力、人力針對不同的細分領域,去深入挖掘潛在需求,提升企業產品及服務的附加值;而國內民營企業只能在年景尚好之時多收三五斗,其余時間不是疲于奔命就是努力續命,根本無暇顧及未來!
短期來看,中外不同的產品方向和市場理念各有所長,但從企業永續發展的角度看,個人認為,民營企業應當對標國際大企,尋找差距,在產品品質、細分市場甚至技術投入上多下功夫,以長遠之計為企業謀未來!
來源:本站原創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