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冰輪環境,一家1956年創立的老國企,一位1998年上市的資本市場老兵,卻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煥發新生,實現基業長青。原因何在?近日,冰輪環境董事長李增群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用三個“新”點出了公司永葆活力的秘訣所在:技術創新、產業出新和機制革新。
“2023年,公司新產品、新技術、新產業占比不斷提高,占總收入的比重超過70%。”李增群表示,2024年,公司將“刷新系統,重啟增長”,提升技術創新核心競爭力,夯實競爭優勢,在“水大魚大”的低碳能源裝備賽道加快布局,打開成長天花板。同時,公司將持續深化改革,激發企業活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刷新系統重啟增長
中國證券報:冰輪環境1998年上市以來,無論業績還是市值都是資本市場基業長青的代表。你認為上市以來,冰輪環境做對了什么?
李增群:上市以來,我們經歷了兩個重要的發展階段:1999-2012年,我們叫做“二次創業期”,這個階段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一是2007年公司控股股東冰輪集團進行了股權多元化的探索,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國有股和員工持股分別占52%和48%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二是2012年我們耗資1.79億美元收購了五大歐美系中央空調品牌之一的頓漢布什,當時頂住了巨大壓力,收購后它的運營狀況非常好。2013年至今,我們稱作“國際化運營期”。2014年我們收購了華源泰盟,2015年又收購了頓漢布什母公司,同時我們在越南、馬來西亞、美國的工廠也開始建設,2019年我們再次開啟國企改革,這些對公司長期穩健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證券報:作為國內工商業制冷龍頭,冰輪環境具有多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只選一個的話,你會選什么?
李增群:我先說一個細節:每年的國際制冷展上,我們推出的產品一定是第二年制冷展上的主流產品。產品引領的背后是什么?就是技術領先。所以讓我選一個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我肯定會選技術創新。我經常開玩笑說,有兩種錢我是從來不心疼的,一是花在員工身上的,一是花在研發上的。我們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都在3.5%以上,很多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并填補了國內空白。比如,我們研發了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谷物冷卻機。再比如,2006年到2008年,我們用兩年多的時間研發了大型二氧化碳制冷系統,持續引領市場十幾年,國內市場份額達70%-80%。而且,因為二氧化碳技術,我們三次獲得聯合國保護臭氧層獎勵,是中國企業里唯一一家,這讓我們非常自豪。
中國證券報:公司2024年的經營方略為“刷新系統,重啟增長”,這八個字具體怎么理解?
李增群:具體來說就是歸零納新,刷新系統,重構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卓越成長體系;存量升級,增量加速,重啟產品領先、效能卓著的高質增長引擎。為什么我們要“刷新系統”?因為2012年以來我們進行了幾次大的并購,為公司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但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企業文化,所以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我們進行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管理體制變革,包括企業文化。在系統刷新重構的基礎上,我們期待再啟增長,鞏固中國工商制冷空調行業領軍企業地位,加快打造能源與動力技術領域國際一流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為煙臺建設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貢獻冰輪力量。
低碳賽道水大魚大
中國證券報:公司要“重啟增長”,未來十年主要靠什么?
李增群:我們一直所處的低溫冷凍賽道,天花板相對是比較低的。而這幾年,我們在“雙碳”戰略背景下,圍繞“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制造、低碳鏈條、低碳服務、低碳文化”六大支柱,全力打造低碳能源裝備產業:一是工業余熱余能余壓利用,二是未來能源裝備,比如氫能裝備。我認為這個賽道天花板非常高,想象空間非常大。同時,以前我們無論是工商業制冷業務,還是中央空調業務,競爭都非常激烈,而低碳能源裝備賽道讓我們第一次超越了競爭。什么意思呢?我們在這個板塊不是拼價格,而是尋找客戶痛點,跟客戶一起做整體方案,整個周期很長,如果投標的話,很少有人能滿足這個要求。所以,我認為低碳能源裝備是公司“十五五”大發展一個非常好的賽道。
中國證券報:工業余熱余能余壓利用的潛力有多大?公司在此方面有何布局?
李增群:隨著工業能源消費持續增長,余熱可回收利用空間非常大。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工業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二,但一方面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工業過程中15%-40%的能耗最終將排放到環境中成為廢熱;另一方面,余熱利用效率不高,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同時,這幾年受國家政策鼓勵和引導,市場需求增長也很快。我們從事這塊業務的經營主體是子公司華源泰盟,業務包括工業余熱利用和城市集中供熱,擁有基于吸收式換熱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煙氣余熱深度回收技術、工業余熱回收技術和MVR機械式蒸汽再壓縮技術四大核心專利技術,以及八大核心產品,在余熱回收機制、回收資源結構和技術水平等方面有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中國證券報:“雙碳”戰略下,除了節能減排,能源結構的變化也為工商業制冷企業帶來了更多產品應用場景,公司在這一領域是怎么布局的?
李增群:我們在氫能、多晶硅、CCUS、天然氣液化等業務領域都有著比較完善的布局。以氫能為例,我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制氫國,無論是氫氣的運輸、存儲,還是加氫站,氫能壓縮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們全資子公司冰輪海卓氫能研究院開發的氫能壓縮機,應用于氫燃料汽車、制氫、輸氫、儲氫、加氫、氫液化等環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和氫能源體系。同時,冰輪海卓氫能研究院是現行國家標準《液氫儲存和運輸技術要求》的起草單位之一,并持續進行氫能壓縮機系列化開發,截至2022年底已經完成了22MPa、45MPa和90MPa隔膜壓縮機的設計、試制。
深化改革煥發活力
中國證券報:冰輪環境是1956年成立的老國企,但給人的感覺卻是朝氣蓬勃,非常有活力,原因是什么?
李增群:我覺得這與我們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是有直接關系的。我們雖然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老國企,但一直走在改革的路上,目的就是通過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激發企業活力。我們早在1988年就進行過股份制改造,接著就是2007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2020年,我們又從股東層面進一步理清股權,股東冰輪投資為冰輪集團員工對冰輪環境的持股平臺,更清晰、簡化的持股結構有利于更加直觀地綁定員工與上市公司的利益。最近一次國企改革是2022年底,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國有體制,市場機制。
中國證券報:冰輪環境、泰和新材兩家煙臺國企2022年底進行的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備受市場關注,這次國企改革與以往相比有哪些亮點?
李增群:這次改革是煙臺市推動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落實全市實施骨干企業倍增計劃的重要舉措。這次改革一個非常大的亮點是將我們兩家由市管企業調整為市直大企業,不再按市管企業進行管理。具體的改革措施上,首先是調整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企業的現有市管領導人員自愿辭去市管干部身份,全面實現從“市管干部”向“經營人才”的身份轉變;其次是創新經營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方式,包括企業負責人在內的職業經理人全部實行市場化、差異化薪酬;最后是健全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完善企業市場化分配機制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
中國證券報:這次國企改革,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增群:首先從經營業績上來看,改革是卓有成效的。比如,2023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6.55億元,不但大幅超過疫情前的2019年,刷新了歷史新高,而且增長連續三年提速,2023年53.73%的增速也是疫情以來最快的一年;其次,2023年7月,我們發布了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覆蓋了公司高管、管理骨干、核心技術和業務骨干共623人,進一步健全了中長期激勵機制,將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緊緊綁定在一起;最后,2023年5月,公司入圍了國務院國資委擴圍后的“雙百企業”,并在省市國資委指導下制定了2023-2025年“雙百行動”改革方案和改革臺賬,在更高平臺上將改革向縱深推進。
【壓縮機網】冰輪環境,一家1956年創立的老國企,一位1998年上市的資本市場老兵,卻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煥發新生,實現基業長青。原因何在?近日,冰輪環境董事長李增群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用三個“新”點出了公司永葆活力的秘訣所在:技術創新、產業出新和機制革新。
“2023年,公司新產品、新技術、新產業占比不斷提高,占總收入的比重超過70%。”李增群表示,2024年,公司將“刷新系統,重啟增長”,提升技術創新核心競爭力,夯實競爭優勢,在“水大魚大”的低碳能源裝備賽道加快布局,打開成長天花板。同時,公司將持續深化改革,激發企業活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刷新系統重啟增長
中國證券報:冰輪環境1998年上市以來,無論業績還是市值都是資本市場基業長青的代表。你認為上市以來,冰輪環境做對了什么?
李增群:上市以來,我們經歷了兩個重要的發展階段:1999-2012年,我們叫做“二次創業期”,這個階段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一是2007年公司控股股東冰輪集團進行了股權多元化的探索,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國有股和員工持股分別占52%和48%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二是2012年我們耗資1.79億美元收購了五大歐美系中央空調品牌之一的頓漢布什,當時頂住了巨大壓力,收購后它的運營狀況非常好。2013年至今,我們稱作“國際化運營期”。2014年我們收購了華源泰盟,2015年又收購了頓漢布什母公司,同時我們在越南、馬來西亞、美國的工廠也開始建設,2019年我們再次開啟國企改革,這些對公司長期穩健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證券報:作為國內工商業制冷龍頭,冰輪環境具有多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只選一個的話,你會選什么?
李增群:我先說一個細節:每年的國際制冷展上,我們推出的產品一定是第二年制冷展上的主流產品。產品引領的背后是什么?就是技術領先。所以讓我選一個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我肯定會選技術創新。我經常開玩笑說,有兩種錢我是從來不心疼的,一是花在員工身上的,一是花在研發上的。我們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都在3.5%以上,很多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并填補了國內空白。比如,我們研發了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谷物冷卻機。再比如,2006年到2008年,我們用兩年多的時間研發了大型二氧化碳制冷系統,持續引領市場十幾年,國內市場份額達70%-80%。而且,因為二氧化碳技術,我們三次獲得聯合國保護臭氧層獎勵,是中國企業里唯一一家,這讓我們非常自豪。
中國證券報:公司2024年的經營方略為“刷新系統,重啟增長”,這八個字具體怎么理解?
李增群:具體來說就是歸零納新,刷新系統,重構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卓越成長體系;存量升級,增量加速,重啟產品領先、效能卓著的高質增長引擎。為什么我們要“刷新系統”?因為2012年以來我們進行了幾次大的并購,為公司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但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企業文化,所以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我們進行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管理體制變革,包括企業文化。在系統刷新重構的基礎上,我們期待再啟增長,鞏固中國工商制冷空調行業領軍企業地位,加快打造能源與動力技術領域國際一流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為煙臺建設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貢獻冰輪力量。
低碳賽道水大魚大
中國證券報:公司要“重啟增長”,未來十年主要靠什么?
李增群:我們一直所處的低溫冷凍賽道,天花板相對是比較低的。而這幾年,我們在“雙碳”戰略背景下,圍繞“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制造、低碳鏈條、低碳服務、低碳文化”六大支柱,全力打造低碳能源裝備產業:一是工業余熱余能余壓利用,二是未來能源裝備,比如氫能裝備。我認為這個賽道天花板非常高,想象空間非常大。同時,以前我們無論是工商業制冷業務,還是中央空調業務,競爭都非常激烈,而低碳能源裝備賽道讓我們第一次超越了競爭。什么意思呢?我們在這個板塊不是拼價格,而是尋找客戶痛點,跟客戶一起做整體方案,整個周期很長,如果投標的話,很少有人能滿足這個要求。所以,我認為低碳能源裝備是公司“十五五”大發展一個非常好的賽道。
中國證券報:工業余熱余能余壓利用的潛力有多大?公司在此方面有何布局?
李增群:隨著工業能源消費持續增長,余熱可回收利用空間非常大。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工業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二,但一方面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工業過程中15%-40%的能耗最終將排放到環境中成為廢熱;另一方面,余熱利用效率不高,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同時,這幾年受國家政策鼓勵和引導,市場需求增長也很快。我們從事這塊業務的經營主體是子公司華源泰盟,業務包括工業余熱利用和城市集中供熱,擁有基于吸收式換熱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煙氣余熱深度回收技術、工業余熱回收技術和MVR機械式蒸汽再壓縮技術四大核心專利技術,以及八大核心產品,在余熱回收機制、回收資源結構和技術水平等方面有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中國證券報:“雙碳”戰略下,除了節能減排,能源結構的變化也為工商業制冷企業帶來了更多產品應用場景,公司在這一領域是怎么布局的?
李增群:我們在氫能、多晶硅、CCUS、天然氣液化等業務領域都有著比較完善的布局。以氫能為例,我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制氫國,無論是氫氣的運輸、存儲,還是加氫站,氫能壓縮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們全資子公司冰輪海卓氫能研究院開發的氫能壓縮機,應用于氫燃料汽車、制氫、輸氫、儲氫、加氫、氫液化等環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和氫能源體系。同時,冰輪海卓氫能研究院是現行國家標準《液氫儲存和運輸技術要求》的起草單位之一,并持續進行氫能壓縮機系列化開發,截至2022年底已經完成了22MPa、45MPa和90MPa隔膜壓縮機的設計、試制。
深化改革煥發活力
中國證券報:冰輪環境是1956年成立的老國企,但給人的感覺卻是朝氣蓬勃,非常有活力,原因是什么?
李增群:我覺得這與我們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是有直接關系的。我們雖然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老國企,但一直走在改革的路上,目的就是通過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激發企業活力。我們早在1988年就進行過股份制改造,接著就是2007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2020年,我們又從股東層面進一步理清股權,股東冰輪投資為冰輪集團員工對冰輪環境的持股平臺,更清晰、簡化的持股結構有利于更加直觀地綁定員工與上市公司的利益。最近一次國企改革是2022年底,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國有體制,市場機制。
中國證券報:冰輪環境、泰和新材兩家煙臺國企2022年底進行的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備受市場關注,這次國企改革與以往相比有哪些亮點?
李增群:這次改革是煙臺市推動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落實全市實施骨干企業倍增計劃的重要舉措。這次改革一個非常大的亮點是將我們兩家由市管企業調整為市直大企業,不再按市管企業進行管理。具體的改革措施上,首先是調整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企業的現有市管領導人員自愿辭去市管干部身份,全面實現從“市管干部”向“經營人才”的身份轉變;其次是創新經營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方式,包括企業負責人在內的職業經理人全部實行市場化、差異化薪酬;最后是健全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完善企業市場化分配機制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
中國證券報:這次國企改革,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增群:首先從經營業績上來看,改革是卓有成效的。比如,2023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6.55億元,不但大幅超過疫情前的2019年,刷新了歷史新高,而且增長連續三年提速,2023年53.73%的增速也是疫情以來最快的一年;其次,2023年7月,我們發布了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覆蓋了公司高管、管理骨干、核心技術和業務骨干共623人,進一步健全了中長期激勵機制,將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緊緊綁定在一起;最后,2023年5月,公司入圍了國務院國資委擴圍后的“雙百企業”,并在省市國資委指導下制定了2023-2025年“雙百行動”改革方案和改革臺賬,在更高平臺上將改革向縱深推進。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