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研發機構建在大連理工大學的校園里,成為企業取之不盡的創新源泉,為核主泵、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組等重大裝備產品提供強大技術支撐,滿足了國民經濟急需。
據沈鼓集團科技管理部部長姜大任介紹,沈鼓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行業的支柱型、戰略型領軍企業,擔負著為大型乙烯、大型煉油、大型煤化工、大型電力等關系國計民生重大工程項目提供國產化裝備的任務。早在2006年,沈鼓就打破過去一事一議的松散型校企合作方式,變為戰略性、長期性的“捆綁式”合作,與大連理工大學共同建立專門研發機構——大工研究院。
“這一新型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不僅僅是校企‘牽手聯姻’,更重要的是使大工教師融入企業,企業研發人員入駐校園,研究院成為企業自主創新和人才培養的基地。因為企業離市場z*近,它知道國家需要什么,市場需要什么。”姜大任說。
據了解,在資金和人才投入上,沈鼓集團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萬元的項目研究經費,并選派部分研究人員入駐校園,大連理工大學則以主要研究人員、相關實驗儀器設備、科技信息等作為投入。“在這里,大學科研人員的工作任務是完成沈鼓的科研課題,工作津貼由沈鼓發放,項目評審后還可依據等級享受與企業科研人員一樣的創新獎勵。”沈鼓科技管理部的伊洪麗告訴記者。
大工運載工程與力學學部教授王躍方說:“我們這些來自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正是有了學科交叉融合產生的優勢,才對應了沈鼓集團的重大技術需求,幫助他們解決了壓縮機、蒸汽輪機、通風機、泵類產品、大型容器等產品研發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憑借強大的技術優勢,大工研究院研發團隊在重大裝備產品核心技術、重大工程集成技術和前瞻性技術持續攻關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由他們獨立承擔的水導軸承堆焊技術研發項目,就是突破核電裝備國產化的一項技術瓶頸的成功范例。
沈鼓集團董事長蘇永強說,正是有了大工研究院這個特殊的科技團體,才能把科技投入資金花在刀刃上,獲取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使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裝備產品陸續進入市場,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
自研究院成立以來,累計開展科研項目150多項,直接應用于企業生產制造,多項重大產品填補國內空白,被行業譽為“摘得壓縮機皇冠上的明珠”的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組、天然氣長輸管線壓縮機、大型煤化工壓縮機等四大核心產品,均依托研究院的平臺突破了核心技術。
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研發機構建在大連理工大學的校園里,成為企業取之不盡的創新源泉,為核主泵、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組等重大裝備產品提供強大技術支撐,滿足了國民經濟急需。
據沈鼓集團科技管理部部長姜大任介紹,沈鼓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行業的支柱型、戰略型領軍企業,擔負著為大型乙烯、大型煉油、大型煤化工、大型電力等關系國計民生重大工程項目提供國產化裝備的任務。早在2006年,沈鼓就打破過去一事一議的松散型校企合作方式,變為戰略性、長期性的“捆綁式”合作,與大連理工大學共同建立專門研發機構——大工研究院。
“這一新型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不僅僅是校企‘牽手聯姻’,更重要的是使大工教師融入企業,企業研發人員入駐校園,研究院成為企業自主創新和人才培養的基地。因為企業離市場z*近,它知道國家需要什么,市場需要什么。”姜大任說。
據了解,在資金和人才投入上,沈鼓集團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萬元的項目研究經費,并選派部分研究人員入駐校園,大連理工大學則以主要研究人員、相關實驗儀器設備、科技信息等作為投入。“在這里,大學科研人員的工作任務是完成沈鼓的科研課題,工作津貼由沈鼓發放,項目評審后還可依據等級享受與企業科研人員一樣的創新獎勵。”沈鼓科技管理部的伊洪麗告訴記者。
大工運載工程與力學學部教授王躍方說:“我們這些來自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正是有了學科交叉融合產生的優勢,才對應了沈鼓集團的重大技術需求,幫助他們解決了壓縮機、蒸汽輪機、通風機、泵類產品、大型容器等產品研發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憑借強大的技術優勢,大工研究院研發團隊在重大裝備產品核心技術、重大工程集成技術和前瞻性技術持續攻關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由他們獨立承擔的水導軸承堆焊技術研發項目,就是突破核電裝備國產化的一項技術瓶頸的成功范例。
沈鼓集團董事長蘇永強說,正是有了大工研究院這個特殊的科技團體,才能把科技投入資金花在刀刃上,獲取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使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裝備產品陸續進入市場,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
自研究院成立以來,累計開展科研項目150多項,直接應用于企業生產制造,多項重大產品填補國內空白,被行業譽為“摘得壓縮機皇冠上的明珠”的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組、天然氣長輸管線壓縮機、大型煤化工壓縮機等四大核心產品,均依托研究院的平臺突破了核心技術。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