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水泥行業當前面臨的問題和風險
1、產品結構不合理 短板猶存
散裝水泥發展任重道遠。由于袋裝水泥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發展散裝水泥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
2018年,我國散裝水泥使用率為66.92%,遠低于歐美國家90%以上的水平。
2018年全國31省市中有12省的水泥產量超過1億噸,散裝率超過80%的僅有江蘇和浙江。散裝水泥發展速度較慢,是我國水泥行業極大的一塊短板,也缺乏相關的政策。
P.C32.5R全面取消可能帶來一定的質量風險。2019年10月1日起我國取消P.C32.5R復合硅酸鹽水泥。M32.5水泥成為眾多水泥企業作為P.C32.5R替代品推出,M32.5與P.C32.5R水泥在材料構成方面基本相同,區別在于M32.5對熟料和混合材品種和摻量要求標準均低于P.C32.5R,M32.5是砌筑水泥,不能用于結構工程,只能應用于“砌筑、抹面砂漿、墊基層混凝土”。
而M32.5監管難度更大,更依賴企業自律,應警惕以“取消32.5水泥”為庇護,生產品質更次、標準不一的水泥來弄虛作假的行為,歡迎行業各方相互監督,相關監管單位也應完善監督渠道,做好監督管理工作。
特種水泥起步晚,發展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特種水泥的研究生產較晚,始于上世紀40年代。
行業、企業對特種水泥的發展不夠重視,專業生產特種水泥許可的企業比例較低,多數企業生產特種水泥的同時還生產通用水泥。
區域分布不均勻,我國具有特種水泥生產許可的企業主要分布于西北、中南、西南地區,尤其西北地區,而江浙皖及廣東較少。
能耗高,由于特種水泥生產線規模普遍較小,生產設備普遍落后于通用水泥生產線,因此電耗和能耗高出通用水泥很多。
2、產能利用率低 區域發展不均衡
我國水泥產能利用率偏低。截至2018年,全國水泥產能32.72億噸,全年產量22.01億噸,全國熟料產能18.02億噸,全年產量14.23億噸,水泥和熟料的利用率分別為67%和79%。
盡管近幾年來實行水泥行業落后產能淘汰、錯峰生產,我國水泥產能增長得到控制,供需基本平衡,但從產能利用率和長期發展角度看,水泥產能仍是過剩的。
區域發展不均衡,南北差距拉大。自2012年后,北方水泥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重從26%下滑至2018年的18.80%,水泥行業的重心越發向南方轉移。局部地區產能嚴重過剩,2018年全國各省份中,產能利用率不足50%的省份有6個,主要分布在泛東北地區。
2017年和2018年,全國水泥行業利潤大漲,而東北和內蒙古地區合計虧損99億元。南北水泥行業發展狀況的差距拉大,2019年看這種情況或有所改善,但是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現狀仍存在。
3、轉型升級面臨挑戰
水泥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綠色化和智能化。水泥企業的綠色轉型主要體現在超低排放、降低能耗、參與協同處置、綠色礦山建設等方面。綠色制造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包括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等方面,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要求到2020年噸水泥綜合能耗降到85千克標準煤。
除此之外,水泥行業還開始涉足環保行業,水泥窯協同處置相比傳統危廢處理處置企業具有諸多優勢。我國近年來在水泥生產智能化方面成績優異,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但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水泥行業的轉型升級道路剛剛起步,與綠色指標尚有差距,水泥企業還存在缺乏技術、管理經驗、資金等等方面的諸多困難。
4、環保加大價格波動 上下游風險管理缺失
由于下游需求剛性與環保之間存在的矛盾,水泥價格漲跌難以預料,行業缺乏風險管理工具。旺季價格暴漲,水泥廠仍無法滿足供應量;下游用戶既無法對沖價格的波動,也無法保證供應,將會影響正常施工。
2020年是藍天保衛戰收官之年,預計環保力度只緊不松,行業亟需風險管理工具和手段。
對促進水泥行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基礎研究 提高產品質量
完善水泥各品種標準,制定推廣散裝水泥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質量監督力度。行業應加強基礎研發,填補特種水泥等非通用產品的空缺。重視與下游行業的融合,打破當前的阻隔,水泥企業要清晰了解下游用戶的實際需要,從用戶需求出發來生產和改善自己的產品,避免市場的盲目性。當前已有水泥企業開始向混凝土、砂石、裝配式建筑等方向延伸產業鏈,未來水泥、混凝土、砂石的綜合建材企業或將成為主流。
(二)繼續推進去產能進程 加強區域間聯動
建議有關部門完善退出過剩產能的補貼機制,解決過剩產能因就業、經濟發展目標等難以退出的核心問題。加強不同區域之間水泥行業的聯動,探討建立共同基金、轉移支付機制,提倡大型企業在其中要起到引導作用。
(三)加大環保投入 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社會高速發展和經濟騰飛為水泥工業提供了有力的發展環境,水泥企業應在行業效益發展取得新高時反哺行業,加大綠色、環保轉型投入,構建環保友好型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礦山,恢復治理,改善生態環境,打造長效發展機制,實現環境友好型資源開發利用。加大節能減排投入,增強技術研發。合理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避免盲目投資。
注:文章節選自《2019年水泥行業運行分析與2020年展望報告》,原文請至中國水泥網APP內查看。
來源:中國水泥網
【壓縮機網】水泥行業當前面臨的問題和風險
1、產品結構不合理 短板猶存
散裝水泥發展任重道遠。由于袋裝水泥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發展散裝水泥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
2018年,我國散裝水泥使用率為66.92%,遠低于歐美國家90%以上的水平。
2018年全國31省市中有12省的水泥產量超過1億噸,散裝率超過80%的僅有江蘇和浙江。散裝水泥發展速度較慢,是我國水泥行業極大的一塊短板,也缺乏相關的政策。
P.C32.5R全面取消可能帶來一定的質量風險。2019年10月1日起我國取消P.C32.5R復合硅酸鹽水泥。M32.5水泥成為眾多水泥企業作為P.C32.5R替代品推出,M32.5與P.C32.5R水泥在材料構成方面基本相同,區別在于M32.5對熟料和混合材品種和摻量要求標準均低于P.C32.5R,M32.5是砌筑水泥,不能用于結構工程,只能應用于“砌筑、抹面砂漿、墊基層混凝土”。
而M32.5監管難度更大,更依賴企業自律,應警惕以“取消32.5水泥”為庇護,生產品質更次、標準不一的水泥來弄虛作假的行為,歡迎行業各方相互監督,相關監管單位也應完善監督渠道,做好監督管理工作。
特種水泥起步晚,發展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特種水泥的研究生產較晚,始于上世紀40年代。
行業、企業對特種水泥的發展不夠重視,專業生產特種水泥許可的企業比例較低,多數企業生產特種水泥的同時還生產通用水泥。
區域分布不均勻,我國具有特種水泥生產許可的企業主要分布于西北、中南、西南地區,尤其西北地區,而江浙皖及廣東較少。
能耗高,由于特種水泥生產線規模普遍較小,生產設備普遍落后于通用水泥生產線,因此電耗和能耗高出通用水泥很多。
2、產能利用率低 區域發展不均衡
我國水泥產能利用率偏低。截至2018年,全國水泥產能32.72億噸,全年產量22.01億噸,全國熟料產能18.02億噸,全年產量14.23億噸,水泥和熟料的利用率分別為67%和79%。
盡管近幾年來實行水泥行業落后產能淘汰、錯峰生產,我國水泥產能增長得到控制,供需基本平衡,但從產能利用率和長期發展角度看,水泥產能仍是過剩的。
區域發展不均衡,南北差距拉大。自2012年后,北方水泥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重從26%下滑至2018年的18.80%,水泥行業的重心越發向南方轉移。局部地區產能嚴重過剩,2018年全國各省份中,產能利用率不足50%的省份有6個,主要分布在泛東北地區。
2017年和2018年,全國水泥行業利潤大漲,而東北和內蒙古地區合計虧損99億元。南北水泥行業發展狀況的差距拉大,2019年看這種情況或有所改善,但是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現狀仍存在。
3、轉型升級面臨挑戰
水泥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綠色化和智能化。水泥企業的綠色轉型主要體現在超低排放、降低能耗、參與協同處置、綠色礦山建設等方面。綠色制造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包括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等方面,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要求到2020年噸水泥綜合能耗降到85千克標準煤。
除此之外,水泥行業還開始涉足環保行業,水泥窯協同處置相比傳統危廢處理處置企業具有諸多優勢。我國近年來在水泥生產智能化方面成績優異,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但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水泥行業的轉型升級道路剛剛起步,與綠色指標尚有差距,水泥企業還存在缺乏技術、管理經驗、資金等等方面的諸多困難。
4、環保加大價格波動 上下游風險管理缺失
由于下游需求剛性與環保之間存在的矛盾,水泥價格漲跌難以預料,行業缺乏風險管理工具。旺季價格暴漲,水泥廠仍無法滿足供應量;下游用戶既無法對沖價格的波動,也無法保證供應,將會影響正常施工。
2020年是藍天保衛戰收官之年,預計環保力度只緊不松,行業亟需風險管理工具和手段。
對促進水泥行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基礎研究 提高產品質量
完善水泥各品種標準,制定推廣散裝水泥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質量監督力度。行業應加強基礎研發,填補特種水泥等非通用產品的空缺。重視與下游行業的融合,打破當前的阻隔,水泥企業要清晰了解下游用戶的實際需要,從用戶需求出發來生產和改善自己的產品,避免市場的盲目性。當前已有水泥企業開始向混凝土、砂石、裝配式建筑等方向延伸產業鏈,未來水泥、混凝土、砂石的綜合建材企業或將成為主流。
(二)繼續推進去產能進程 加強區域間聯動
建議有關部門完善退出過剩產能的補貼機制,解決過剩產能因就業、經濟發展目標等難以退出的核心問題。加強不同區域之間水泥行業的聯動,探討建立共同基金、轉移支付機制,提倡大型企業在其中要起到引導作用。
(三)加大環保投入 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社會高速發展和經濟騰飛為水泥工業提供了有力的發展環境,水泥企業應在行業效益發展取得新高時反哺行業,加大綠色、環保轉型投入,構建環保友好型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礦山,恢復治理,改善生態環境,打造長效發展機制,實現環境友好型資源開發利用。加大節能減排投入,增強技術研發。合理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避免盲目投資。
注:文章節選自《2019年水泥行業運行分析與2020年展望報告》,原文請至中國水泥網APP內查看。
來源:中國水泥網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