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中鼎集團董事、中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夏玉潔就“中國制造2025”的有關問題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夏玉潔指出,目前我國大多數制造行業還處于工業2.0的時期,產業基礎還很薄弱,直接跨越3.0的階段躍進到4.0,實際上是拔苗助長,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就算是在德國,工業4.0也只是目標,大多數行業依舊還處于走在卓越制造的路上。
對此,夏玉潔建議在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過程中,國家層面要加強規劃和引導,各行業企業要結合行業和企業發展實際,在做好創新的基礎上,穩步推進自動化、智能化改造。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路、強國之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不僅是時代賦予中國制造業的歷史使命,更是適應中國國情的戰略選擇。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國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制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
2015年5月18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作為中國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為我國制造業發展明確了方向。“智能制造”、“先進制造”、“互聯網+”等概念逐步成為經濟領域的熱門詞匯,并日益深刻地影響到制造業的各個行業和領域,很多地方政府紛紛醞釀或已出臺扶持“智能制造”產業及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有些企業在片面理解中國制造2025綱領的情況下聞風而動,盲目上馬,忽略了國內智能制造行業還基本上處于一個無序階段,沒有形成一個規范化的標準體系。國內工業機器人(47.930, -1.52, -3.07%)的大部分高端市場都被外國品牌所占領,導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野蠻生長”。與此同時,各類傳統行業紛紛擁抱“互聯網思維”,轉型互聯網成了一些人的口頭禪,甚至變成了“包治百病”的萬能藥。
夏玉潔表示,面對智能制造及互聯網的被神化、被妖魔化,制造業應該認真思考,正確把握“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的導向作用,因企制宜,循序漸進,穩步推進。
一、要正確認識和理解《中國制造2025》實施的階段和引發的熱潮
s*先要正確認識我國制造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中國制造業目前的狀況發展不平衡,國內多數制造企業還處在沒有總體完成工業2.0(大規模制造機械化)和工業3.0(工業自動化)的階段,要面對工業4.0(工業自動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形勢,就需要對工業4.0實現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有清醒的認識,必須走“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范的“并聯式”發展道路,杜絕頭腦發熱和盲目投資。
其次要正確區分智能制造與智能裝備。智能制造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僅是指智能裝備。智能制造的“智”是“信息互聯”,“能”是“精益生產”+“工業工程”,是兩個驅動輪,中間是“人”,是核心。智能制造只是制造業發展的一種形態,制造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關鍵還是在于技術創新。同時,在制造業發展的現階段,也不是所有的制造環節都適用機器人來操作,很多環節還是需要人來實現,只有持續學習、注重創新、重視客戶的企業才能在智能制造上永立潮頭。
再其次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歸根結底是做好產品滿足用戶需求,任何模式的設計和執行只有真正做到讓產品為用戶服務,并附以互聯網營銷這把利器,才有可能讓企業在互聯網思維下自動行舟,越走越遠。
二、要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各種資源,避免重復或過度投資以及浪費
要有計劃、分步驟、分階段地予以推進,以試點推進全局,每階段設定主要工作內容與階段目標,防止盲目快進。要理性應對,防止過度炒作導致民間資金瘋狂涌入,控制投資風險和泡沫。
三、大力提升工業基礎能力,著力破解制約制造業發展的瓶頸
要提高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四基發展的戰略地位,打好工業基礎,深入推進“兩化融合”,強化市場競爭,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夏玉潔代表強調,企業要從自身角度出發,提高生產、庫存、管理、決策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只有企業發展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后,才可能擁有實現“工業4.0”的產業基礎。代表委員小資料:
夏玉潔,女,漢族,江蘇江陰人,1973年07月出生,畢業于日本神戶大學商學院金融學專業,大學本科學歷,金融學學士學位,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現為中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宣城市政協第三屆常務委員。來源:中國經濟網
夏玉潔指出,目前我國大多數制造行業還處于工業2.0的時期,產業基礎還很薄弱,直接跨越3.0的階段躍進到4.0,實際上是拔苗助長,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就算是在德國,工業4.0也只是目標,大多數行業依舊還處于走在卓越制造的路上。
對此,夏玉潔建議在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過程中,國家層面要加強規劃和引導,各行業企業要結合行業和企業發展實際,在做好創新的基礎上,穩步推進自動化、智能化改造。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路、強國之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不僅是時代賦予中國制造業的歷史使命,更是適應中國國情的戰略選擇。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國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制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
2015年5月18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作為中國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為我國制造業發展明確了方向。“智能制造”、“先進制造”、“互聯網+”等概念逐步成為經濟領域的熱門詞匯,并日益深刻地影響到制造業的各個行業和領域,很多地方政府紛紛醞釀或已出臺扶持“智能制造”產業及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有些企業在片面理解中國制造2025綱領的情況下聞風而動,盲目上馬,忽略了國內智能制造行業還基本上處于一個無序階段,沒有形成一個規范化的標準體系。國內工業機器人(47.930, -1.52, -3.07%)的大部分高端市場都被外國品牌所占領,導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野蠻生長”。與此同時,各類傳統行業紛紛擁抱“互聯網思維”,轉型互聯網成了一些人的口頭禪,甚至變成了“包治百病”的萬能藥。
夏玉潔表示,面對智能制造及互聯網的被神化、被妖魔化,制造業應該認真思考,正確把握“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的導向作用,因企制宜,循序漸進,穩步推進。
一、要正確認識和理解《中國制造2025》實施的階段和引發的熱潮
s*先要正確認識我國制造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中國制造業目前的狀況發展不平衡,國內多數制造企業還處在沒有總體完成工業2.0(大規模制造機械化)和工業3.0(工業自動化)的階段,要面對工業4.0(工業自動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形勢,就需要對工業4.0實現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有清醒的認識,必須走“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范的“并聯式”發展道路,杜絕頭腦發熱和盲目投資。
其次要正確區分智能制造與智能裝備。智能制造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僅是指智能裝備。智能制造的“智”是“信息互聯”,“能”是“精益生產”+“工業工程”,是兩個驅動輪,中間是“人”,是核心。智能制造只是制造業發展的一種形態,制造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關鍵還是在于技術創新。同時,在制造業發展的現階段,也不是所有的制造環節都適用機器人來操作,很多環節還是需要人來實現,只有持續學習、注重創新、重視客戶的企業才能在智能制造上永立潮頭。
再其次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歸根結底是做好產品滿足用戶需求,任何模式的設計和執行只有真正做到讓產品為用戶服務,并附以互聯網營銷這把利器,才有可能讓企業在互聯網思維下自動行舟,越走越遠。
二、要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各種資源,避免重復或過度投資以及浪費
要有計劃、分步驟、分階段地予以推進,以試點推進全局,每階段設定主要工作內容與階段目標,防止盲目快進。要理性應對,防止過度炒作導致民間資金瘋狂涌入,控制投資風險和泡沫。
三、大力提升工業基礎能力,著力破解制約制造業發展的瓶頸
要提高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四基發展的戰略地位,打好工業基礎,深入推進“兩化融合”,強化市場競爭,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夏玉潔代表強調,企業要從自身角度出發,提高生產、庫存、管理、決策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只有企業發展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后,才可能擁有實現“工業4.0”的產業基礎。代表委員小資料:
夏玉潔,女,漢族,江蘇江陰人,1973年07月出生,畢業于日本神戶大學商學院金融學專業,大學本科學歷,金融學學士學位,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現為中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宣城市政協第三屆常務委員。
來源:中國經濟網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