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一年里,李克強總理已向12個國家表達了合作建設高鐵的意愿。實際上,從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廠等基礎設施,到核電、高鐵、電信、港口等高端裝備,他已經成為中國裝備的“代言人”和“推銷員”。
2015的政府工作報告,用單獨一個段落表述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促進冶金、建材等產業對外投資。
包括電力裝備等行業走出去,更是s*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行業在國內市場發展多年,已經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力,如果配合國家戰略走出去,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q*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推銷,無疑更具戰略意義。
“走出去”也成為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來自企業界的代表、委員們更是提出了建議。
核心提示
鑒于我國核電走出去已具備良好基礎和優勢條件,而未來10年國外預計有60至70臺新建機組的市場空間,同時還將有30至40臺機組退役,20至30臺機組延壽,海外核電項目開發空間巨大,賀禹建議國家將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技術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算上今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已經是連續第三年提案推動“華龍一號”落地及“走出去”了。
近年來,核電已成為繼高鐵之后“中國創造”的又一張名片。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在各種外交場合和高訪期間親自擔當核電“推銷員”,去年12月24日和今年1月28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兩次就加快核電等裝備走出去進行了重點部署。
此次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
中國裝備如何才能“走出去”?又面臨哪些障礙?3月10日,賀禹指出,只有自主技術走出去,才能z*大程度地帶動裝備制造走出去。
鑒于我國核電走出去已具備良好基礎和優勢條件,而未來10年國外預計有60至70臺新建機組的市場空間,同時還將有30至40臺機組退役,20至30臺機組延壽,海外核電項目開發空間巨大,他建議國家將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技術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已具備基礎和條件
國家領導人多番推銷中國核電。賀禹認為,對于核電的“走出去”,我們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比如貫徹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我們在核燃料方面,就已經和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有了很多的合作。
當前,我國核電走出去已步入關鍵階段。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相關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核電走出去已具備良好基礎和優勢條件。2014年8月,中廣核和中核共同研發完成了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正式通過國家評審,計劃年內啟動示范工程建設。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創新成果落地為核電走出去奠定技術基礎。
賀禹稱,按照國家安排,計劃2015年內分別在福建福清、廣西防城港項目上啟動“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建設,為接下來以自主技術帶動裝備制造等產業大規模走出去奠定關鍵基礎。
“華龍一號”在國際市場上具備競爭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華龍一號從研發工作開始時,就立足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堆型,為“走出去”做足了充分準備。譬如研發過程中使用的計算軟件,中廣核提前策劃,安排了31款軟件的自主研發,為將來“走出去”技術輸出做準備。
二是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均衡。國際核電市場競爭十分激烈,除了政治外交因素外,技術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是競爭能否勝出的關鍵,同等安全水平條件下就是比造價。“華龍一號”技術安全性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經濟性卻大幅優于國際其他堆型,這是核心優勢。
三是產業鏈的比較優勢。我國核電經過30年發展,工程建設、生產運營等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同時,國內成熟的裝備制造體系和產能優勢,能夠形成“走出去”的供應鏈優勢,s*臺套國產化率能夠達到90%,為華龍一號的經濟性提供了保障。
此外,我們經過了30年不間斷的核電發展,有一大批的工程人才、運營人才、設計人才,這是非常重要的。
核電走出去的三種策略
近年,我國核電走出去的產業基礎不斷增強,配套產業和資源已具備支撐每年在國際國內市場新開工建設10~12臺核電機組的綜合能力。此外,產業鏈上下游各相關企業間的聯盟合作正在加快形成,政府有關部門也不斷加大支持服務力度,組織運作和資源配置逐步優化完善。
未來10年國外預計有60至70臺新建機組的市場空間,同時還將有30至40臺機組退役,20至30臺機組延壽,海外核電項目開發空間巨大。
現在,中國廣核集團已實質進入英國核電新建市場,初步鎖定一個參股項目和一個控股項目。其中參股的欣克利角C項目預計2017年左右開工。“華龍一號”在通過英國通用技術審查(GDA)后將應用于控股項目建設,屆時將真正實現我國自主先進核電技術在海外市場落地,具有標志性意義。
同時,中國廣核集團成為了羅馬尼亞s*個新建核電項目的選定投資者,雙方正在加快推進具體合作的談判協商,這對于我們國家來說意義非常重大。這些合同簽訂之后,很多國家已經開始意識到我們國家的技術、制造業,包括我國核電的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已經達到了gj*l水平,這是對我們技術、對我們國家整個工業體系的認可。
核電走出去,形象地講有“借船”出海、“拼船”出海和“造船”出海三種策略。羅馬尼亞項目是借船出海,英國欣克利角C項目是拼船出海,控股項目則是造船出海。“借船”和“拼船”的目的是為了學習、鍛煉能力,實現z*終“造船”出海。只有我們自主的核電技術走出去,實現“造船”出海,才能帶動裝備制造業z*大程度走出去。
“走出去”需要國家支持
通過目標國政府的技術審查,是“華龍一號”實現在海外落地z*為關鍵的一步。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等核電國家,對于進入本國市場的核電新堆型技術,都要進行嚴格的技術標準符合性審查。比如在英國需開展GDA(通用設計審查),法國的EPR技術歷時5年才獲通過。企業需要在國家的統籌協調及必要的政策支持下,按要求完成大量的適應性設計修改,z*終才能通過審查。
因此,今年賀禹建議,國家應該將“華龍一號”技術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協調優勢力量,持續完善堆型技術研發與設計,為下一步通過有關國家的技術審查,z*終實現在海外市場落地創造必要條件。
核電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不單單是企業涉及到的經濟問題,也涉及到一些復雜的政治問題、國際問題。“走出去”需要國家的支持,這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國家支持,單靠企業的努力,很難實現“走出去”的目標。再一個,我們到國外去,建設核電站,運營核電站,對于對方國家的法律法規,包括民眾對我們的認可度等等,都需要我們做詳細的工作。
核電走出去需要我們國內的企業形成一個團隊,包括設計院、制造廠家和建設隊伍等,共同形成聯隊,實現共同走出去。在國際市場上,這些企業有很好的經驗和做法,我們把這些企業的特點和能力都充分地體現出來,才能真正把核電“走出去”這件事情做好。
另外,核電屬于典型的資金密集型產業,獲取海外項目訂單,需要提出有競爭力的融資方案。我希望國家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有關部署,參考其他國家開發海外核電項目的通行做法,抓緊制定出臺針對核電走出去的出口信貸等支持政策,提升我國核電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
【壓縮機網】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一年里,李克強總理已向12個國家表達了合作建設高鐵的意愿。實際上,從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廠等基礎設施,到核電、高鐵、電信、港口等高端裝備,他已經成為中國裝備的“代言人”和“推銷員”。
2015的政府工作報告,用單獨一個段落表述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促進冶金、建材等產業對外投資。
包括電力裝備等行業走出去,更是s*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行業在國內市場發展多年,已經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力,如果配合國家戰略走出去,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q*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推銷,無疑更具戰略意義。
“走出去”也成為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來自企業界的代表、委員們更是提出了建議。
核心提示
鑒于我國核電走出去已具備良好基礎和優勢條件,而未來10年國外預計有60至70臺新建機組的市場空間,同時還將有30至40臺機組退役,20至30臺機組延壽,海外核電項目開發空間巨大,賀禹建議國家將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技術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算上今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已經是連續第三年提案推動“華龍一號”落地及“走出去”了。
近年來,核電已成為繼高鐵之后“中國創造”的又一張名片。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在各種外交場合和高訪期間親自擔當核電“推銷員”,去年12月24日和今年1月28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兩次就加快核電等裝備走出去進行了重點部署。
此次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
中國裝備如何才能“走出去”?又面臨哪些障礙?3月10日,賀禹指出,只有自主技術走出去,才能z*大程度地帶動裝備制造走出去。
鑒于我國核電走出去已具備良好基礎和優勢條件,而未來10年國外預計有60至70臺新建機組的市場空間,同時還將有30至40臺機組退役,20至30臺機組延壽,海外核電項目開發空間巨大,他建議國家將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技術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已具備基礎和條件
國家領導人多番推銷中國核電。賀禹認為,對于核電的“走出去”,我們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比如貫徹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我們在核燃料方面,就已經和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有了很多的合作。
當前,我國核電走出去已步入關鍵階段。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相關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核電走出去已具備良好基礎和優勢條件。2014年8月,中廣核和中核共同研發完成了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正式通過國家評審,計劃年內啟動示范工程建設。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創新成果落地為核電走出去奠定技術基礎。
賀禹稱,按照國家安排,計劃2015年內分別在福建福清、廣西防城港項目上啟動“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建設,為接下來以自主技術帶動裝備制造等產業大規模走出去奠定關鍵基礎。
“華龍一號”在國際市場上具備競爭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華龍一號從研發工作開始時,就立足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堆型,為“走出去”做足了充分準備。譬如研發過程中使用的計算軟件,中廣核提前策劃,安排了31款軟件的自主研發,為將來“走出去”技術輸出做準備。
二是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均衡。國際核電市場競爭十分激烈,除了政治外交因素外,技術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是競爭能否勝出的關鍵,同等安全水平條件下就是比造價。“華龍一號”技術安全性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經濟性卻大幅優于國際其他堆型,這是核心優勢。
三是產業鏈的比較優勢。我國核電經過30年發展,工程建設、生產運營等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同時,國內成熟的裝備制造體系和產能優勢,能夠形成“走出去”的供應鏈優勢,s*臺套國產化率能夠達到90%,為華龍一號的經濟性提供了保障。
此外,我們經過了30年不間斷的核電發展,有一大批的工程人才、運營人才、設計人才,這是非常重要的。
核電走出去的三種策略
近年,我國核電走出去的產業基礎不斷增強,配套產業和資源已具備支撐每年在國際國內市場新開工建設10~12臺核電機組的綜合能力。此外,產業鏈上下游各相關企業間的聯盟合作正在加快形成,政府有關部門也不斷加大支持服務力度,組織運作和資源配置逐步優化完善。
未來10年國外預計有60至70臺新建機組的市場空間,同時還將有30至40臺機組退役,20至30臺機組延壽,海外核電項目開發空間巨大。
現在,中國廣核集團已實質進入英國核電新建市場,初步鎖定一個參股項目和一個控股項目。其中參股的欣克利角C項目預計2017年左右開工。“華龍一號”在通過英國通用技術審查(GDA)后將應用于控股項目建設,屆時將真正實現我國自主先進核電技術在海外市場落地,具有標志性意義。
同時,中國廣核集團成為了羅馬尼亞s*個新建核電項目的選定投資者,雙方正在加快推進具體合作的談判協商,這對于我們國家來說意義非常重大。這些合同簽訂之后,很多國家已經開始意識到我們國家的技術、制造業,包括我國核電的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已經達到了gj*l水平,這是對我們技術、對我們國家整個工業體系的認可。
核電走出去,形象地講有“借船”出海、“拼船”出海和“造船”出海三種策略。羅馬尼亞項目是借船出海,英國欣克利角C項目是拼船出海,控股項目則是造船出海。“借船”和“拼船”的目的是為了學習、鍛煉能力,實現z*終“造船”出海。只有我們自主的核電技術走出去,實現“造船”出海,才能帶動裝備制造業z*大程度走出去。
“走出去”需要國家支持
通過目標國政府的技術審查,是“華龍一號”實現在海外落地z*為關鍵的一步。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等核電國家,對于進入本國市場的核電新堆型技術,都要進行嚴格的技術標準符合性審查。比如在英國需開展GDA(通用設計審查),法國的EPR技術歷時5年才獲通過。企業需要在國家的統籌協調及必要的政策支持下,按要求完成大量的適應性設計修改,z*終才能通過審查。
因此,今年賀禹建議,國家應該將“華龍一號”技術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協調優勢力量,持續完善堆型技術研發與設計,為下一步通過有關國家的技術審查,z*終實現在海外市場落地創造必要條件。
核電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不單單是企業涉及到的經濟問題,也涉及到一些復雜的政治問題、國際問題。“走出去”需要國家的支持,這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國家支持,單靠企業的努力,很難實現“走出去”的目標。再一個,我們到國外去,建設核電站,運營核電站,對于對方國家的法律法規,包括民眾對我們的認可度等等,都需要我們做詳細的工作。
核電走出去需要我們國內的企業形成一個團隊,包括設計院、制造廠家和建設隊伍等,共同形成聯隊,實現共同走出去。在國際市場上,這些企業有很好的經驗和做法,我們把這些企業的特點和能力都充分地體現出來,才能真正把核電“走出去”這件事情做好。
另外,核電屬于典型的資金密集型產業,獲取海外項目訂單,需要提出有競爭力的融資方案。我希望國家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有關部署,參考其他國家開發海外核電項目的通行做法,抓緊制定出臺針對核電走出去的出口信貸等支持政策,提升我國核電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