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壓縮機網】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頁巖氣背后同樣存在多種難題。
【壓縮機網】
“從2009年到現在,借鑒的技術我們還沒有完全適應,我國仍處于頁巖氣開發初期階段。”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質學家翟光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頁巖氣開發成本還很高,但如果在技術上更熟練,鉆井更快,壓裂更順利,成本就會逐漸降下來。
不過,要實現降成本并不容易,除了要克服特殊的地質條件,還要消化外來的裝備技術,精準地找到區塊中的開發“甜點區”(sweetpoint,即具有經濟開發價值的富集區)。從美國的開發經驗來看,其地質資料、勘探資料的共享為其高效開發提供保障,而在這方面中國需要各方合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的頁巖氣誘惑
2004年,美國頁巖氣井僅有2900口,2007年猛增至41726口,而2011年僅新建頁巖油氣井數量就達到了10173口。美國頁巖氣的大開發,提高了能源自給水平,其能源對外依存度降至上世紀80年代以來z*低水平。
中國也開始了開發之路。據美國能源情報署估計,中國頁巖氣的儲量居世界第一,為36萬億立方米,約占q*總儲量的20%,遠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國的24萬億立方米。
但跡象顯示,美國頁巖革命z*瘋狂的日子可能已經過去。美國官方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天然氣產量上升至702.1億立方英尺(約合19.9億立方米),但產量只比2012年增長了1.5%,這是2005年以后大范圍使用新鉆探技術的z*低年增長速度。
今年5月底,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消息稱,美國頁巖油重地加利福尼亞蒙特利的可采儲量預測值猛降96%。而此前蒙特利的頁巖油儲量被認為占到了美國的2/3。
當時,媒體紛紛用“美國頁巖革命及能源的新黃金時代神話瀕臨破滅”來形容這一新數據。不過也有專家認為言過其實,隨著鉆采技術的發展,不排除以后重新上調儲量的可能,且蒙特利并非美國頁巖油氣的主產區,并不會對當前產量造成影響。
廣發證券今年初發布的研報認為,由于天然氣價格低迷和開采成本高企,頁巖氣開采普遍難以盈利。盡管已有租約成本和資本市場的壓力迫使頁巖氣企業勉強生產,但主要企業的業務重心已開始轉移。
此外,廣發證券分析師認為,頁巖氣開發中的環保問題也值得關注,其中z*為突出的是水力壓裂開采技術帶來的水資源管理和污染問題。當前美國環保署以及各州已開始制定相關法規來規范頁巖氣開采企業。
國內降低成本仍需時日
據《南方能源觀察》雜志報道,在重慶涪陵區焦石壩區塊,優化后的單井投資達到9000萬元,盡管在現場實施的過程中這一成本有所減少,但單井開發依然需要8500萬元的投資,其中鉆井投資3800萬元,壓裂試氣4100萬元,地面工程600萬元。
相比國內近億元的單井成本,業內人士估算,美國單井成本僅有中國的30%。貝克休斯(中國)油田服務有限公司北亞區戰略性業務拓展經理卜范慧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鉆井周期、鉆探成本,甚至井面的建設費等多方面來看,目前國內成本都遠高于美國。
僅從鉆井周期來看,由于開發經驗不足,北美30天可以鉆好的井,在中國可能需要60~90天,而每天的鉆井成本就高達十幾萬元。此外,國內頁巖氣產區地質條件復雜,埋藏深度較深,增加了鉆井成本。
“四川盆地深度比較深,且地層難打,鉆井完成之后還要打水平井,再加上分級壓裂,所以成本比較高。”翟光明表示,在降成本方面,我國還需要一個過程,美國也是經歷了多年才把成本降下來。
“主要還是相關技術跟中國情況還不適應,而且中國有很多特殊問題。”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美國技術也琢磨了四年,近幾年才爆發,中國真的把技術拿過來,也要有一個適應期。
對于控制成本的路徑,頁巖氣工廠化作業、國產化技術等路徑可能提示了方向所在。據記者了解,盡管國內部分企業已經有較強的頁巖氣開發經驗,但部分核心技術依然在國外幾大油氣公司手中。
“實現國產化是可以把成本降下來。但目前國內技術跟國外還有很大差距。”卜范慧表示,一項技術不一定適合于所有場所,需要因地制宜進行改善。如果拿不到技術精華,只是簡單功能拷貝,就不能抓住技術核心,這也是目前國內鉆井技術推動較慢的原因。
數據共享尋“甜點區”
另一個控制頁巖氣開發成本的方法就是精準地找到“甜點區”。一般情況下,頁巖氣產量衰減很快,第一年產量遞減率可達到70%甚至更多,因此尋找“甜點區”對保證頁巖氣經濟開發至關重要。
“國內頁巖氣井的衰減期比美國要好一些,但高產時間也降得很快。”翟光明表示,國內頁巖氣井空隙度和滲透率都較低,所以,初期產量較高,但很快也會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可穩產一段時間。
正因頁巖氣快速衰減的特性,在尋找到“甜點區”之前,企業大多不敢大規模投入,打的井也都是試驗井,不能保證其具有商業開發價值。
中石油官網消息顯示,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地質師鄒才能稱,并不是有頁巖氣的地方都能進行有效開發,還要考慮頁巖氣富集條件和經濟因素。在平面上,有核心區和“甜點區”;在縱向上,有富集段。四川盆地頁巖氣分布大約14萬平方公里,高產“甜點區”僅有1萬至2萬平方公里。
“如果連地方都沒有選好,后期打段的過程中,就不可能找到‘甜點區’。”卜范慧介紹,壓裂成本往往占整口井成本的50%~60%,所以目前企業還是希望找到 “甜點區”再進行壓裂。
在地震資料、勘探資料等尋找“甜點區”的關鍵數據上,美國已經基本實現數據共享,并對于美國頁巖氣開采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美國,頁巖氣開采s*先要將地質資料交到州地質調查局,一定時間后被公開共享,一些中小公司拿著共享地質資料,請地質機構評估后就可以把井位定下來。
而在國內,雖然區塊內做常規油氣的時候已經有資料,但由于沒有共享,企業在頁巖氣中標之后還需要做二維、三維的地質調查,不僅成本高,而且浪費時間。卜范慧表示,目前國內可能還做不到共享數據,頁巖氣、頁巖油的地震探測等都是大型央企在做,要實現共享還不太可能。
(歡迎轉載或分享,轉載請注明來自中國壓縮機網)
【壓縮機網】
“從2009年到現在,借鑒的技術我們還沒有完全適應,我國仍處于頁巖氣開發初期階段。”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質學家翟光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頁巖氣開發成本還很高,但如果在技術上更熟練,鉆井更快,壓裂更順利,成本就會逐漸降下來。
不過,要實現降成本并不容易,除了要克服特殊的地質條件,還要消化外來的裝備技術,精準地找到區塊中的開發“甜點區”(sweetpoint,即具有經濟開發價值的富集區)。從美國的開發經驗來看,其地質資料、勘探資料的共享為其高效開發提供保障,而在這方面中國需要各方合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的頁巖氣誘惑
2004年,美國頁巖氣井僅有2900口,2007年猛增至41726口,而2011年僅新建頁巖油氣井數量就達到了10173口。美國頁巖氣的大開發,提高了能源自給水平,其能源對外依存度降至上世紀80年代以來z*低水平。
中國也開始了開發之路。據美國能源情報署估計,中國頁巖氣的儲量居世界第一,為36萬億立方米,約占q*總儲量的20%,遠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國的24萬億立方米。
但跡象顯示,美國頁巖革命z*瘋狂的日子可能已經過去。美國官方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天然氣產量上升至702.1億立方英尺(約合19.9億立方米),但產量只比2012年增長了1.5%,這是2005年以后大范圍使用新鉆探技術的z*低年增長速度。
今年5月底,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消息稱,美國頁巖油重地加利福尼亞蒙特利的可采儲量預測值猛降96%。而此前蒙特利的頁巖油儲量被認為占到了美國的2/3。
當時,媒體紛紛用“美國頁巖革命及能源的新黃金時代神話瀕臨破滅”來形容這一新數據。不過也有專家認為言過其實,隨著鉆采技術的發展,不排除以后重新上調儲量的可能,且蒙特利并非美國頁巖油氣的主產區,并不會對當前產量造成影響。
廣發證券今年初發布的研報認為,由于天然氣價格低迷和開采成本高企,頁巖氣開采普遍難以盈利。盡管已有租約成本和資本市場的壓力迫使頁巖氣企業勉強生產,但主要企業的業務重心已開始轉移。
此外,廣發證券分析師認為,頁巖氣開發中的環保問題也值得關注,其中z*為突出的是水力壓裂開采技術帶來的水資源管理和污染問題。當前美國環保署以及各州已開始制定相關法規來規范頁巖氣開采企業。
國內降低成本仍需時日
據《南方能源觀察》雜志報道,在重慶涪陵區焦石壩區塊,優化后的單井投資達到9000萬元,盡管在現場實施的過程中這一成本有所減少,但單井開發依然需要8500萬元的投資,其中鉆井投資3800萬元,壓裂試氣4100萬元,地面工程600萬元。
相比國內近億元的單井成本,業內人士估算,美國單井成本僅有中國的30%。貝克休斯(中國)油田服務有限公司北亞區戰略性業務拓展經理卜范慧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鉆井周期、鉆探成本,甚至井面的建設費等多方面來看,目前國內成本都遠高于美國。
僅從鉆井周期來看,由于開發經驗不足,北美30天可以鉆好的井,在中國可能需要60~90天,而每天的鉆井成本就高達十幾萬元。此外,國內頁巖氣產區地質條件復雜,埋藏深度較深,增加了鉆井成本。
“四川盆地深度比較深,且地層難打,鉆井完成之后還要打水平井,再加上分級壓裂,所以成本比較高。”翟光明表示,在降成本方面,我國還需要一個過程,美國也是經歷了多年才把成本降下來。
“主要還是相關技術跟中國情況還不適應,而且中國有很多特殊問題。”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美國技術也琢磨了四年,近幾年才爆發,中國真的把技術拿過來,也要有一個適應期。
對于控制成本的路徑,頁巖氣工廠化作業、國產化技術等路徑可能提示了方向所在。據記者了解,盡管國內部分企業已經有較強的頁巖氣開發經驗,但部分核心技術依然在國外幾大油氣公司手中。
“實現國產化是可以把成本降下來。但目前國內技術跟國外還有很大差距。”卜范慧表示,一項技術不一定適合于所有場所,需要因地制宜進行改善。如果拿不到技術精華,只是簡單功能拷貝,就不能抓住技術核心,這也是目前國內鉆井技術推動較慢的原因。
數據共享尋“甜點區”
另一個控制頁巖氣開發成本的方法就是精準地找到“甜點區”。一般情況下,頁巖氣產量衰減很快,第一年產量遞減率可達到70%甚至更多,因此尋找“甜點區”對保證頁巖氣經濟開發至關重要。
“國內頁巖氣井的衰減期比美國要好一些,但高產時間也降得很快。”翟光明表示,國內頁巖氣井空隙度和滲透率都較低,所以,初期產量較高,但很快也會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可穩產一段時間。
正因頁巖氣快速衰減的特性,在尋找到“甜點區”之前,企業大多不敢大規模投入,打的井也都是試驗井,不能保證其具有商業開發價值。
中石油官網消息顯示,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地質師鄒才能稱,并不是有頁巖氣的地方都能進行有效開發,還要考慮頁巖氣富集條件和經濟因素。在平面上,有核心區和“甜點區”;在縱向上,有富集段。四川盆地頁巖氣分布大約14萬平方公里,高產“甜點區”僅有1萬至2萬平方公里。
“如果連地方都沒有選好,后期打段的過程中,就不可能找到‘甜點區’。”卜范慧介紹,壓裂成本往往占整口井成本的50%~60%,所以目前企業還是希望找到 “甜點區”再進行壓裂。
在地震資料、勘探資料等尋找“甜點區”的關鍵數據上,美國已經基本實現數據共享,并對于美國頁巖氣開采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美國,頁巖氣開采s*先要將地質資料交到州地質調查局,一定時間后被公開共享,一些中小公司拿著共享地質資料,請地質機構評估后就可以把井位定下來。
而在國內,雖然區塊內做常規油氣的時候已經有資料,但由于沒有共享,企業在頁巖氣中標之后還需要做二維、三維的地質調查,不僅成本高,而且浪費時間。卜范慧表示,目前國內可能還做不到共享數據,頁巖氣、頁巖油的地震探測等都是大型央企在做,要實現共享還不太可能。
(歡迎轉載或分享,轉載請注明來自中國壓縮機網)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