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壓縮機網】煤制天然氣(簡稱煤制氣)是以煤為原料,采用氣化、凈化和甲烷化技術制取合成天然氣(Synthetic Natural Gas, SNG)。煤制天然氣作為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的替代和補充,既實現了清潔能源生產的新途徑,優化了煤炭深加工產業結構,豐富了煤化工產品鏈,又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的特點,符合國內外煤炭加工利用的發展方向。
【壓縮機網】
全世界已投產的工業級煤制天然氣裝置較少,而受益于豐富的煤炭資源,中國的煤制天然氣在規劃產能層面規模列世界之z*。隨著天然氣在環保及節能等方面的優勢逐漸凸顯,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迅速增長。城鎮燃氣、天然氣汽車、發電及分布式能源等下游產業均有望在未來數年取得可觀發展。而從供給面看,進口氣源價格高企,頁巖氣技術瓶頸尚存,我們認為在重點地區適度、規模化發展煤制天然氣項目是可行的,煤制天然氣或將是液化石油天然氣和常規天然氣的重要替代和補充。
近年來,國內天然氣的高速需求增長激發了各地投資建設煤制天然氣項目的熱情。不過,一直以來,國家對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是持審慎支持態度。
國務院2009年5月正式發布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關于穩步開展煤化工示范中提到:“重點抓好現有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氣、煤制乙二醇等五類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潔轉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發展的新途徑。”
2011年國家“十二五”規劃中也提及煤制天然氣的重要性:“有序開展煤制天然氣、煤制液體燃料和煤基多聯產研發示范,穩步推進產業化發展。”但是,隨著我國煤化工出現投資過熱跡象,為了加強對煤制天然氣產業的規范和引導,防止煤制天然氣一涌而上盲目發展,促進煤制天然氣行業健康發展,國家對煤制天然氣等新型煤化工項目出臺了一些限制政策。
2010年6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關于規范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10】1205號)稱,要求在國家出臺明確的產業政策之前,煤制天然氣及配套項目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統一核準。要求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強項目管理,不得擅自核準或備案煤制天然氣項目。
2011年4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再次發布《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發改產業【2011】635號),明確規定包括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氣項目在內的新型煤化工項目將被禁止。
2012年12月,國家能源局出臺的《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要使“十一五”期間國家已核準的煤制天然氣項目盡快達產達標,國內煤制天然氣要達到約150億至180億立方米的規模,并開展煤制氣項目升級示范,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和示范規模。這是煤制天然氣s*次被列入天然氣發展規劃。
2013年9月10日,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3〕37號),確定了十項大氣污染防治具體措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加大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煤層氣等清潔能源供應力度。按照計劃,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將降到65%以下,原煤入選率達到70%以上。關于煤制天然氣,《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是這樣說的,“制定煤制天然氣發展規劃,在滿足z*嚴格的環保要求和保障水資源供應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氣產業化和規模化步伐。”不過,“z*嚴格”和“保障”二字依然是基本前提。
目前中國天然氣較為短缺,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上升至35%左右。《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7.5%。而要改變能源消耗格局,利用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特點發展煤制天然氣產業,是緩解我國天然氣供求矛盾的一條有效途徑。從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出發,缺口完全依賴進口將導致中國能源安全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發展煤制天然氣是z*為現實的途徑之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煤制天然氣進入到國家戰略規劃中。
目前,國家加大了對非常規天然氣及替代天然氣的需求力度,除頁巖氣開發力度加大外,煤制天然氣在國家“十二五”戰略中也被寄予厚望。
2014年4月中旬,國家強制性標準《煤制天然氣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30179-2013)正式印刷出版,并將于2014年12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國內新建煤制天然氣項目將在可控范圍內出現新的發展。
2014年4月23日,國務院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4】16號)指出,力爭2020年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4200億立方米,相比2013年的1676億方成倍增加。其中為滿足煤改氣工程用氣的新增需求達1120億立方米。為保障天然氣供應,有序推進煤制氣示范項目建設。天然氣需求的快速增長,將拉動煤制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產業發展,相關設備企業z*先受益市場擴容。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不能盲目樂觀。事實上,自2010年國家批準建設大唐克旗、大唐阜新、內蒙古匯能、新疆慶華4個煤制氣項目以來,國內累計已有60多個煤制氣項目處于前期規劃階段。僅2013年國家發放了13個煤制天然氣項目的“路條”。然而迄今實際投產的產能總計僅有約30億立方米。據悉,多數企業因為煤制氣示范項目表現出來的不確定性而選擇謹慎觀望。
(歡迎轉載或分享,轉載請注明來自中國壓縮機網)
【壓縮機網】
全世界已投產的工業級煤制天然氣裝置較少,而受益于豐富的煤炭資源,中國的煤制天然氣在規劃產能層面規模列世界之z*。隨著天然氣在環保及節能等方面的優勢逐漸凸顯,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迅速增長。城鎮燃氣、天然氣汽車、發電及分布式能源等下游產業均有望在未來數年取得可觀發展。而從供給面看,進口氣源價格高企,頁巖氣技術瓶頸尚存,我們認為在重點地區適度、規模化發展煤制天然氣項目是可行的,煤制天然氣或將是液化石油天然氣和常規天然氣的重要替代和補充。
近年來,國內天然氣的高速需求增長激發了各地投資建設煤制天然氣項目的熱情。不過,一直以來,國家對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是持審慎支持態度。
國務院2009年5月正式發布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關于穩步開展煤化工示范中提到:“重點抓好現有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氣、煤制乙二醇等五類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潔轉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發展的新途徑。”
2011年國家“十二五”規劃中也提及煤制天然氣的重要性:“有序開展煤制天然氣、煤制液體燃料和煤基多聯產研發示范,穩步推進產業化發展。”但是,隨著我國煤化工出現投資過熱跡象,為了加強對煤制天然氣產業的規范和引導,防止煤制天然氣一涌而上盲目發展,促進煤制天然氣行業健康發展,國家對煤制天然氣等新型煤化工項目出臺了一些限制政策。
2010年6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關于規范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10】1205號)稱,要求在國家出臺明確的產業政策之前,煤制天然氣及配套項目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統一核準。要求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強項目管理,不得擅自核準或備案煤制天然氣項目。
2011年4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再次發布《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發改產業【2011】635號),明確規定包括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氣項目在內的新型煤化工項目將被禁止。
2012年12月,國家能源局出臺的《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要使“十一五”期間國家已核準的煤制天然氣項目盡快達產達標,國內煤制天然氣要達到約150億至180億立方米的規模,并開展煤制氣項目升級示范,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和示范規模。這是煤制天然氣s*次被列入天然氣發展規劃。
2013年9月10日,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3〕37號),確定了十項大氣污染防治具體措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加大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煤層氣等清潔能源供應力度。按照計劃,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將降到65%以下,原煤入選率達到70%以上。關于煤制天然氣,《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是這樣說的,“制定煤制天然氣發展規劃,在滿足z*嚴格的環保要求和保障水資源供應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氣產業化和規模化步伐。”不過,“z*嚴格”和“保障”二字依然是基本前提。
目前中國天然氣較為短缺,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上升至35%左右。《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7.5%。而要改變能源消耗格局,利用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特點發展煤制天然氣產業,是緩解我國天然氣供求矛盾的一條有效途徑。從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出發,缺口完全依賴進口將導致中國能源安全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發展煤制天然氣是z*為現實的途徑之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煤制天然氣進入到國家戰略規劃中。
目前,國家加大了對非常規天然氣及替代天然氣的需求力度,除頁巖氣開發力度加大外,煤制天然氣在國家“十二五”戰略中也被寄予厚望。
2014年4月中旬,國家強制性標準《煤制天然氣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30179-2013)正式印刷出版,并將于2014年12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國內新建煤制天然氣項目將在可控范圍內出現新的發展。
2014年4月23日,國務院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4】16號)指出,力爭2020年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4200億立方米,相比2013年的1676億方成倍增加。其中為滿足煤改氣工程用氣的新增需求達1120億立方米。為保障天然氣供應,有序推進煤制氣示范項目建設。天然氣需求的快速增長,將拉動煤制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產業發展,相關設備企業z*先受益市場擴容。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不能盲目樂觀。事實上,自2010年國家批準建設大唐克旗、大唐阜新、內蒙古匯能、新疆慶華4個煤制氣項目以來,國內累計已有60多個煤制氣項目處于前期規劃階段。僅2013年國家發放了13個煤制天然氣項目的“路條”。然而迄今實際投產的產能總計僅有約30億立方米。據悉,多數企業因為煤制氣示范項目表現出來的不確定性而選擇謹慎觀望。
(歡迎轉載或分享,轉載請注明來自中國壓縮機網)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